見面,可兩人都是家中主母,平日裡也都是遊宴參加過不少的,如是兩人皆是面色和善,先捧著茶從天氣說起,回顧了往年揚州、姑蘇的冬日氣候,又拿著各色點心開始說各種吃食的製作,很是談笑風生。
寶釵跟著母親到了巡鹽御史府邸,她知道這處府邸乃是聖上感念老師辛苦,特意將行宮一角闢為府邸,則進了林府就算是進了行宮了,本想著開開眼。可沒料到下人將她們引至一處五重聯亭形制的敞軒,雖因冬日搭上了風簾,擺起了火盆,坐在那裡既能觀賞雪景,又不覺寒冷,可如此地界竟然在行宮裡出現,讓她想著路過的雕廊畫棟和金壁輝煌竟都不是招待我的地方麼?
黛玉和英蓮由葉夫人引著與寶釵廝見,三女都是小女孩情態,看在葉夫人和王氏眼裡,都是美麗可憐之狀,兩人介紹過後便讓三女自去玩耍。
三人敘了長幼,英蓮居長,寶釵次之,仍舊黛玉最小。幾個女孩雖是第一次見面,可寶釵能言善道,待黛玉拿出了繡樣來,更是有了用武之地,漸次相談甚歡。黛玉見寶釵面色圓潤,衣裳華麗,又兼舉止嫻雅,說起繡功來比自己用功刻苦,學的針樣更多不少,她因徒七總來纏著要她再繡個扇套,好等天氣熱的時候拿出去附庸風雅,便誠心向寶姐姐請教。
寶釵本就一力要顯出自己來,與黛玉和英蓮談不多時,又覺得黛玉天真爛漫,英蓮實心厚道,對她的繡功十分欽羨,心中那小小的嫉妒之心便被兩個妹妹的誠心實意掩過去,倒要真心教導黛玉學會飛雲針。如是三人逐漸熟稔,寶釵甚至拿起黛玉的針線,示範了幾針之後,三女更加其樂融融。
葉夫人和王氏在五聯亭的另一邊閒談,聽著這邊不時嬌笑連連,知道三女處得好,心中都是快慰。葉夫人命人送上茶點,道是今日雪景甚美,讓三個姑娘不要光顧著女紅,也要賞玩才是。
因這疊雲草堂追慕的是陶淵明的隱居詩意,這時院中便多有殘菊,寶釵見了,道揚州有幾處人家養菊成名,自己曾跟著母親特意去過傍花村舍和離人草堂觀賞,只可嘆如今冬日不能得見。又道那傍花村舍也就罷了,不過因著全村都養菊花,只是個買賣菊花的地方,那離人草堂卻是個佳處,本是個愛菊成痴的土人自己的小園子,可他家境敗落,為了生計不得不賣出此園,還好那買園子的也是個風雅之人,不但將園子起名為離人草堂,還將原主留在園內做了園丁,繼續打理菊花,更為園丁想到了個謀生之道。大夏如今的園子多是私園,不輕易讓外人入內,這離人草堂卻用長三寸寬兩寸的五色花箋,上寫“園丁掃徑開門”,還綴有年月日的標記,稱為“園票”,待到秋菊繁盛的日子,每日只放百張園票,每張園票定價半兩銀。如此新奇做派,雖是價錢奇高,可架不住揚州城裡有錢有閒的更多,這離人草堂的園票設計精巧,又有個限量入內的玄虛,竟成了揚州一景,票價更曾被抬到十兩銀之高。又道自己和母親也是隻去過一次,對那裡傲然獨立的菊花卻一直不曾忘懷。
黛玉和英蓮一開始聽著寶釵說和母親出遊,都勾起了自己的心事,便有些默默,可當寶釵說到離人草堂時,兩女面面相覷。趁著寶釵歇息時,黛玉就想說些什麼,卻被英蓮拉了拉衣角,黛玉便沒有作聲,還是英蓮道我也曾聽說過這個有趣的園子,跟著寶釵說笑了幾句,轉了話頭。
這一日賓主盡歡,因日頭短了,王氏便帶著寶釵早早離去。三女已然熟稔,彼此不但姐妹相稱,更約了下回要由寶釵做東招待甄姐姐和林妹妹不提。
送走了寶釵,黛玉和英蓮回到自己的院子。黛玉道:“英蓮姐姐,那離人草堂不是蘇師叔的園子麼?我們也是去過的,你怎麼不讓我告訴寶姐姐?”
卻是當日蘇錦華也趕到姑蘇為朱軾送行,和林海一起將師父的喪事安排妥當之後,蘇錦華便和林海道別,只道自己的商隊這回要出海前往天方,怕是三兩年也不一定能回來,萬望師兄保重。林海與蘇錦華既是好友又是師兄弟,情分深厚,如今朱先生去世,師弟又要遠航,他雖面上微笑,心中的傷感總也掩飾不住。還是蘇錦華看得開,他家中產業如今這些年發展壯大,自有得用的人手,只將自己最為看重的揚州離人草堂交給師兄,讓林海不時照拂一二,也因此黛玉和英蓮得以去過那裡。
英蓮方要回答,葉夫人正好過來,便攔下英蓮,只拉著黛玉的手,道:“姑娘看今日這位寶姑娘如何?”
黛玉沉思片刻,她本就是個心思剔透的,話一問出也知端倪,這時只道:“是個好相處的。”
葉夫人見了黛玉神色,知道林姑娘雖是平日裡天真爛漫,可並非無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