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了蘭臺寺,就等於掌握了大夏朝廷的言論導向,這一職務,無論太子還是秦王,都很眼熱。但他們深知景德帝做了幾十年的皇帝了,這朝中如鐵桶一般,便是有幾個結黨營私的,不到鬧得不像樣的時候,景德帝也就是裝看不到,在六部做些差事也就罷了,倘若他們真把手伸到這等非景德帝心腹而不可得的職位上,只怕斷的不只是自己的手,還會斷送將來的元大前程。
然而林海一向不顯山不露水的,怎麼就得了這個職位?
太子司徒遙那裡,他身邊雖有不少大臣依附,可真遇上事情,能出主意的人實在扒拉不出幾個,思來想去,只得出了三弟果然得了父皇青眼的結論。他這些年也算看透了,反正景德帝身體好得很,自己雖然是皇太子,可總不能在父皇面前流露出想要提早繼位的妄想來,自己本就和四弟對著幹,如此也不過多個老三而已,又想著景德帝以前喜歡自己,後來欣賞四弟,現在又覺得三弟不錯,將來老六老七長起來,還不定又會如何呢,便將這事就此丟開,仍舊摟著美人吟風弄月不提。
而秦王司徒迪那裡,他去宮裡給劉貴妃請安時,畢竟是親孃,劉貴妃不似吳貴妃那般對待太子只是面子上好看,拉著司徒迪的手,跟他多說了幾句話。回到王府後,司徒迪摒退眾人,很是恨恨地摔了些東西。本來他就因為自己比司徒逸小了兩個月而不得不屈居老四,還得叫司徒逸一聲哥哥,無論是入上書房開蒙、行冠禮還是大婚,司徒逸總是擋在他的前面,還好他在景德帝面前一向比司徒逸吃得開,加上自己母親位分尊貴,景德帝又對太子生了嫌隙,才對將來有諸多謀劃。卻是自從老三有了王太傅之後,便好似變了個人,對自己的挑釁再不行幼稚舉動,即使被父皇遠遠放到江南,也說去就去,而且在江南周遊時從不曾拜訪官吏,加上之前監修前朝國史,這回又在翰林院修建上有了成績,即使在秦王的身邊,也有不少自詡清流的官員開始稱讚平王。
可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那年南巡,自己為什麼非要去跟著忠敬王叔跑去遊船以致染了風寒臥了床,那天竟讓老三一個人跟著父皇去了平山堂?
母妃雖然老是亂出主意,但她的話也不能不聽:“陛下對後宮本就不甚在意,這幾年更是形同虛設,依我看,陛下心中另有其人,只怕似你忠順王伯一般……”
再想起許久之前的大年初二,他和司徒逸一起被父皇帶到西山行宮,司徒逸偷偷跑掉,父皇當時說了些什麼?時隔多年,中間事務繁多,他已經有些想不起來了,可之後當日在場的,除了自己,那些內侍和宮女都到哪裡去了?……司徒迪打了個冷戰,那天景德帝的些微言語和此後的探花郎、而今的蘭臺寺大夫的身影漸漸重合到了一起:
“如海?林如海……”
================================
作者有話要說:先謝謝豬頭小隊長、婉清的地雷!(猛虎落地式)
然後,本章是過渡、過渡……
另外,可能有筒子看不到評論區,我把回覆石頭同學的話貼過來,算是對黛玉將來的想法吧:
大綱修改後,黛玉不用嫁給賈寶玉了,但我也不想讓黛玉將來只是被人看到美貌,又因為能管家,家世不錯而被人看上,這樣的黛玉不是我想象中的黛玉,雖然這些必然是她嫁出去的原因之一,可我不喜歡黛玉變成賈敏或王熙鳳的加強型。我覺得黛玉和寶玉能互相喜歡,一個是從小一起長大的情分,在一個是他們有共同語言。那麼既然寶玉的不願科舉是對賈家本身的不孝,我就乾脆讓徒七這個不需要科舉的去做黛玉的良人。至於說管家之權啥的,徒七一個閒王是跑不了的,黛玉不是沒有管家的能力,她只是不需要去展現罷了。
倒也不算養成,畢竟徒七現在也是小孩子,只是和黛玉青梅竹馬罷了,因為我也不想讓黛玉長大了以後再和某人對上眼之類的……將來徒行之和賈環才真是養成……
69第 69 章
第六十九章元春參選
徒景之從那年林海除了王太傅的職責之後;就一直想再在朝堂前列看到自己的愛人;如今總算林海成了蘭臺寺大夫;他看著林海終究穿戴上了三品以上官員方能穿的緋袍玉帶;在上朝之時站在朝官前列;實在心中愉悅,就連在朝會上;一向嚴肅的景德帝也在嘴角帶了些笑意出來。景德帝高興了;這天下的事情就好辦了。景德三十七年三月初的時候,北靜王薨了,小世子水溶在朝會上覲見景德帝的時候,據說表現很好,還被景德帝問了幾句家常話,和藹得就像個尋常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