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熙菡一向知道,為善者不一定有好報,但為惡者一定沒有好報。
所以她做事只求問心無愧,從不指望得到回報,抱著“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犯過,我回之。”的想法,冷眼看世事,走自己的路。
有著從不做第一個種下惡果的人,但也不會任人宰割的獨身主義思想。她常想若是惡人傷了你,你就肆意傷害牽連不相干的,那與惡人不是無異,又憑什麼指著惡人為惡,惡人對你的傷害呢,你不是一般無二。
林熙菡淡笑,韓嬗雅這種心態,林三太太也許會傷心,她是真心疼愛的韓嬗雅,沒想到這個侄女會因為她對她不夠好,反而忘了往昔恩情,怨恨不已。
但是林三太太絕對不會良心不安,她只是做了她想做的事情。
她看韓嬗雅可憐,不想見小姑娘被韓家毀掉,才將她接來,對她好。
至於韓嬗雅是否會知恩圖報,那都是無關緊要。
人做善事,本來就是感性的,圖的是自己良心能夠得到安寧,並非為了得到什麼好處,帶著目的去做,這樣動機不純,得不到好報也屬於正常。
只是從這事情上,林三太太應該會把放在韓嬗雅身上的情義收回來些,不讓自己被傷到罷。
“打擾九小姐了,珍姐兒也是為了三太太身子愁壞了,才失神來著,還望九小姐莫要介懷。我這就接走珍姐兒。”
林熙菡不曾想太久,韓十一家的就來接走韓嬗雅,林熙菡笑笑點點頭。
又過了幾日,林府的新宅院從新建好。朝廷的嘉獎林三太太的聖旨也來了。
林家老宅成員全都是去接旨意,領聖恩的,林熙菡是去不得的,她是國公府的,不是姑蘇林府的,就像她封族姬的聖旨也是下發到國公府,不曾到姑蘇。
兩家到底是分了家的,特別是國公一死,兩家情分更淡了。
隨著林二老太爺與國公府的鬥法,林熙菡的處境越發艱難起來。
不僅府上下人多有怠慢。就連府裡的主子見了林熙菡也很是尷尬。
特別是林熙棠算計林府的事兒被揭穿了,兩府幾乎情分盡斷。
年前,國公府提出與姑蘇林氏分宗的事情。林熙菡越發不能待在姑蘇林府,她提出去西山莊子。
林熙菡在西山莊子度過了新的一年,這段時間她也透過蘭嬤嬤一家,季大叔一家改造了幾個荒廢的莊子,比如西山的果園、上方山的茶園。不指望有多大收益,好歹自負盈虧,沒想到細心經營到也有了不少收益。
值得喜慶的事情,季希逋在陽澄湖湖西買下的大片蘆葦蕩的事兒,因符合朝廷開荒闢地的政策,又不曾砍伐樹木。有為山林之道,反而種桑養蠶,改荒為良的做法。很是讓朝廷滿意,足足免掉後五年的山林稅(這種糧食屬於田稅,種果樹桑園等樹木竹林皆屬於山林稅,但是很多地方為了功績,反而把大多數老百姓的山林稅也劃入田賦)。
山林稅一出。林熙菡放心不少,她就怕桑園改造會被劃入田賦。那樣負擔就是極重的。現在朝廷認可桑園屬於山林稅種,林熙菡也敢大膽放心的購買荒地改造桑園。
後來林熙菡看邸報,朝廷下放了禁桑令,禁止將良田改造成桑園才知道為何朝廷嘉獎。
原來朝廷、地方和鄉紳合作大紡車紡織業,這樣就需要大量的蠶繭,又害怕鄉民愚昧荒廢良田,大胤無糧可食,又下了禁桑令,禁止用田種桑。
這樣矛盾的旨意讓朝廷很為難,這時林熙菡這變廢為桑的主意,給朝廷和百姓指名了方向,想賺錢就開荒,不僅解決了桑的問題,還給大胤增加了更多賦稅,緩解了國庫壓力。
今上一個樂意,就給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一些獎勵。
不僅林熙菡的桑園得到了獎勵,就連胡地主跟風買了幾片荒地,也得了幾百兩銀子的嘉獎,一輩子地裡混的,還能讓皇帝老子關注到,簡直是給祖上增光。
喜得胡地主恨不得把林熙菡供起來,他更覺得他能夠得到獎勵,不是桑園主意好,而是林熙菡靠山硬。
畢竟不是沒人變荒為良,就連他的幾百畝良田有一半也是祖上開荒得來的,為何單單林熙菡能夠得到嘉獎,還不是人家靠山硬。
特別是季希逋告訴他,林熙菡有族姬封號,相當於先帝時的縣主,更讓胡地主驚呆了,他心裡認定了他是跟著皇族混日子,指天發誓要為主子敬重,甚至想要籤契書,一家子賣身為奴,季希逋趕緊攔下來,說主子需要低調的外圍人員。
胡地主才安穩又得意的賣力開荒養蠶,壓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