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這事怎麼跟朝廷解釋,這時候保定,天津,昌平諸鎮的兵馬絡繹不絕開來了,真刀實槍的跟孔有德打了起來。
孔有德大怒,加封自己為都元帥,李九成為副元帥,耿忠明為總兵官,率領部隊,與犯境的官兵展開了激烈的搏殺,殺得對方屁滾尿流,逃出遠遠的,再也不敢回來。
問題鬧大了,朝廷開會研究如何解決這個問題,誰也不敢提祟禎皇帝私自匿下孔有德部隊餉銀的事情,都知道祟禎有這麼個毛病,這毛病他到死也改不了,還是說說怎麼搞定孔有德吧。
這次會議,兵部的官員一言不發,戶部的官員唱了主角。
戶部右侍郎劉重慶,四川道御史王永珍提出一個絕妙的解決方案:
把遼東的部隊調回來,修理孔有德如何?
兵部官員面面相覷,拜託,遼東那是戰區,每天都有激烈的戰事發生,也就是戶部的官員膽肥,連這種餿主意都敢出。
存心要看戶部官員的笑話,兵部一言不發,看他們把這個提議報到祟禎那裡。
不曾想,祟禎竟然拍案叫絕:好,好,這個主意太好啦,天才的構想啊。
看到了沒有?祟禎這人就是這麼缺心眼。
遼東前線戰場,非但得不到朝廷的支援,還得千里迢迢的趕回來替祟禎擦屁股。
關寧總監,大太監高起潛,督率副將祖大弼,總兵官金國奇,統數萬兵馬,撇下遼東不管,氣勢洶洶的殺奔山東。在隊伍之中,有一名小小的遊擊吳三桂,吳三桂的旗下,還有一名普通的戰士:吳襄。
這吳襄怎麼混成他兒子的下屬了?
還是大淩河戰事惹的禍,吳襄腿長,撇下主帥張春逃掉了,朝廷很生氣,撤消了吳襄的軍內外一切職務,把他發配到吳三桂的部隊中效力,所以這父子倆,折騰到今天,已經顛倒了。
說老實話,要當兵,就得在兒子手底下混,至少吳襄混得極是舒服。首先是吳三桂得管他叫爹,有重要戰事都得跟他商量,所以吳襄騎在馬上,手執大刀,鼻子蹺到天上,比誰都神氣。
部隊進了山東,正遭遇到孔有德的前哨部隊,吳襄一馬當先,揮舞著大刀搶了出去。他的作戰習慣是逃跑快,衝鋒慢,但面對著怯懦的明軍,這要是不抓緊時間露一手,那未免太缺心眼了。
果然,那明軍根本不是吳襄的對手,被他刀子舞成一團爛銀,嘁哩咔嚓,連斬幾人,然後威風凜凜,持刀而立,大叫曰:識得我長跑健將吳襄否?
明軍大駭:俺的娘哎,連遼兵的常敗將軍都這麼厲害,快跑……
吳襄得意洋洋的回來,吳三桂照他後脖梗猛拍一巴掌:好好幹,老子虧待不了你。
你他媽的,到底誰是誰老子?……吳襄腦子發暈。
全亂套了。
(18)八千人馬神秘失蹤
連吳襄出馬都能取勝,這極大的鼓舞了遼兵計程車氣,每個人都知道,這場仗太好打了,對手太差,正是立功的好時候啊。
推到白馬,遭遇到孔有德的主力。
一看到明軍,遼兵霎時間瘋了一樣的撲了過去,指揮官怎麼喝止也喝止不住,眼見得這些遼兵兩眼血紅,如狼似虎的一通好砍,這當中還數著吳襄最勇猛,再加上吳三桂緊跟在老爹身後,他手中的斬將刀不砍人頭,專削人手,擊落對方的兵刃,讓吳襄表現個痛快。
可憐的孔有德,他什麼時候見過這架式,都被打得傻了,眼看著吳襄直奔撲了過來,這才醒過神來,當即掉頭就走,一口氣逃回登州城,牢牢的把門關上,誰敲也不開。
遼兵團團圍至,存心折磨孔有德,要慢慢解決戰鬥,打得太快了,只怕祟禎皇帝不當回事。
圍城兩個月,太監高起潛趴在士兵背上寫奏章,給吳襄表功。
祟禎大悅,親筆批奏:恢復吳襄軍內外一切職務,至少要比他兒子官大一點,要不然吳襄臉上也不好看。
祟禎總算是辦了件正事,把吳家父子的關係,撥亂反正了。
到了十一月,登州城中糧盡,孔有德招架不住了,就組織敢死隊,親自訓話:不要畏敵如虎,不要害怕遼兵,遼兵也是人,也是媽生爹養的,還不是一樣讓清兵打得哭爹喊媽?你們給我衝,我虧待不了你們。
二十一日,第一支敢死隊殺出城去。
敢死隊一出城,就聽見外邊喊聲雷動,數不清的遼兵從四面八方衝來,然後嘩啦一聲散開,再看敢死隊,居然一個也不見了,都被遼兵剁碎了,一人抱一塊去報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