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1 / 4)

小說:千古球王夢 作者:插翅難飛

作者:衰鳥

宣告:本書由【霸氣書庫】www。87book。com自網路收集整理製作;僅供交流學習使用;版權歸原作者和出版社所有;如果喜歡;請支援訂閱購買正版。

作品相關 關於蹴鞠

足球的起源——蹴鞠 在各大洲,我們都可以看到足球的影子。它為世人所喜愛,是一項名副其實的國際性運動。2004年初,國際足聯宣佈:“足球最早起源於中國古代的蹴鞠。”而蹴鞠最早發現于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前不久,蹴鞠已被列入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推薦專案名單。

【淵源】

據古代史書《軒轅黃帝傳》記載,黃帝曾以蹴鞠讓士兵練武;《戰國策齊策》記載:“臨淄甚富而實,其民無不吹竽、鼓瑟、擊築、彈琴、鬥雞、走犬、六博、蹴鞠者。”文獻史料的研究表明,中國的蹴鞠這一運動形式既能嬉戲取樂又能強體健身;它為廣大民眾喜愛,還成為軍中訓練的基本科目。

進入唐代,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蹴鞠的製作技術有了很大改進,蹴鞠運動在民間更為流行。王維的《寒食城東即事》一詩就描繪了寒食節蹴鞠的習俗:“清溪一道穿桃李,演漾綠蒲涵白芷。溪上人家凡幾家,落花半落東流水。蹴鞠屢過飛鳥上,鞦韆競出垂楊裡。少年分日作遨遊,不用清明兼上巳。”宋元時代,蹴鞠的專業書籍已更為多樣化,先後出現了《事林廣記戊集》、《蹴鞠圖譜》、《蹴鞠譜》。

【表演】

在漢代,蹴鞠是訓練士兵的手段,設有專門球場,規定為東西方向的長方形,兩端各設六個對稱的“鞠域”也稱“鞠室”,各由一人把守,場地四周設有圍牆。比賽分為兩隊,互有攻守,以踢進對方鞠室的次數決定勝負。

經過漢代的初步流行,加之唐代制球技術的發展,蹴鞠活動在唐宋時期達到高潮。唐代蹴鞠運動設有四種遊戲方式,有不用球門的“打鞠”———比賽時不限人數,各自獨踢,身體各部位均可代替兩足觸球,以球不落地、連續觸球次數多者為勝;有考驗球技的“白打”———比賽時中間掛網,可二人對踢或多人對踢,類似網式足球;有娛樂性很強的“躍鞠”———不用球網、球門,相互追逐奔走,以踢球次數多且高者為勝,等等。

唐代開始有了女子蹴球活動,女子蹴球的踢法不用球門,以踢得高、踢出花樣為能事。南宋《武林舊事》第一次詳細記載了蹴鞠比賽的出場名單,宋代帝王也參與這項運動,元《宋太祖蹴鞠圖》描繪的便是宋太祖與其弟趙光義、宰相趙普等六人用白打方式蹴鞠嬉戲的場景。

【發展】

元明清時期由於社會上的娛樂形式不斷增加,古老的蹴鞠運動慢慢被取代。同時,一些蹴鞠高手和民間藝人年事已高,有的退出歷史舞臺,有的相繼謝世,使蹴鞠技藝難以傳承。

近年來,蹴鞠的起源地———山東臨淄把這一瀕危文化遺產的挖掘、保護、傳承列入了重要議程,不但成立了臨淄區足球產業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推動蹴鞠文化、運動的弘揚和開展,而且發行了世界上第一套“蹴鞠彩銀幣”,以使更多的人認識蹴鞠,使這一古老卻又影響深遠的運動和文化形式得到繼承和發揚。

“蹴鞠屢過飛鳥上,鞦韆競出垂楊裡。”唐代詩人王維的這句詩,為我們描繪出了一個優美而富有動感的畫面。

“蹴”意為踢,“鞠”是一種皮製的球,在古代,蹴鞠和鞦韆一樣,都是受到皇家和民間百姓喜愛的娛樂活動。蹴鞠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在漢代獲得極大的發展,唐宋時期最為繁榮,從元明時期開始走向衰弱,清代主要在民間流行,近現代只在少數地區開展,我省淄博臨淄區現在還保留著這項活動。這個流傳了2300餘年的專案已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蹴鞠起源於臨淄

6月23日,記者隨同山東省藝術館副館長、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負責人王丕琢先生一起,到淄博尋訪“蹴鞠”的蹤跡。

我們坐車前往臨淄區的淄博足球博物館。一位淄博同行不無驕傲地說:“足球起源於蹴鞠,蹴鞠起源於臨淄。這是國內外體育史和足球權威機構一致論證和確定的。”

我第一次知道臨淄是世界足球發源地,是幾年前看一位記者同仁寫的關於足球的稿子。此後,不斷有關於足球的訊息從淄博傳來:2005年,臨淄足球博物館、中國體育博物館臨淄分館揭牌;作為德國世界盃重大活動之一的“魅力足球展”今年4月在德國漢堡舉行,起源於臨淄的蹴鞠,作為現代足球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書首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