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1 / 4)

小說:青雲路 作者:九十八度

老人家心善,也樂得有個幫手,就預設了她的助手身份。姜青雲有了這個靠山,倒是不必擔心會沒吃沒喝,被人欺負。

但這仍是不足夠的。

他們這群流民數量龐大,據說光是清河地區就有五六千人,都是來自北方遭受大旱災的地區。這場旱災持續了三年之久,幾乎可以說是十室九空,哪怕是家境富裕的人家也難逃噩運。比如她所穿的這個小女孩,雖然不清楚一家人具體來自哪裡,不過聽錢老大夫說,她父母還是有點家底的,逃難途中還能坐得起馬車,車裡裝了不少行李,四季衣裳俱全。而同在錢老大夫處打雜的馬大嬸也提過,青姐兒的母親穿戴得很好,頭上有一根做工很精緻的銀鳳簪,簪頭鳳口銜著一串兒珠子,充作墜角的是一顆蓮子大小的紅色寶石,也不知是什麼材質,紅得象血一樣。

當然,這些財產全都跟姜青姐的父母一同埋入山洪泥流中了,連馬和馬車都不剩。青姐兒身上倒是有個銀鎖片,在她本人甦醒過來前,已經做了藥費。

幾乎是一窮二白的姜青雲原本還有些怨氣,但得知周圍的現況後,也不再抱怨什麼。他們流落到中原附近,當地官府也不曾將他們趕走,而是由上至下傳達命令,將他們分成幾部分分流到不同的地區安置。清河因為離北方比較近,地方大,又還算富庶,收容的人也最多,京城還撥了大量的救災銀子和糧食下來,只是到流民手中的數量很少。

說起來,這清河縣原是淮王藩地邊緣的一個大縣,官府的稅糧收入除了上交朝廷外,還有一部分是要上交給淮王府的,本來民眾負擔就不輕,兩年前又來了個縣令,據說有個姐妹嫁給了淮王府的總管做二房,後臺很硬,手段也厲害,把這清河縣上下是刮地三尺,幾乎精窮了。既然好不容易有了一筆救災的錢糧,他怎肯將到嘴的肥肉讓出去?結果最後真正用於救濟流民的,不足十分之一。這還是在本地任職多年的縣丞擔心搜刮太過,餓死太多流民,於政績上不好看,同樣會落下失職罪名,跟縣令爭持了許久,才說服縣令從指縫裡漏出來的。不過有了這點錢糧,被安置在清河的數千流民總算得了個半飢不飽,靠著每日兩碗稀粥水,撐過了半年光陰。

沒錢,又要餓肚子,姜青雲為了想辦法掙點活命錢,是絞盡了腦汁。還好,她平日常打交道的百來個流民,雖然淪落到如此境地,原本卻都是本分的良民,很多人都有一技之長,比如做廚子的張胖子,做木匠的尤師傅,做過泥水匠的馬老二,還有錢老大夫等等,其他人既使沒有出眾的技藝,也有些可以謀生的手段。這給了她一些底氣。畢竟,若只靠她一個人,也許只能賣身為奴或是餓死了事,但要是能好好利用這些人,倒也不是不能達到雙贏。

她先說服了錢老大夫,從他那裡得到了支援,然後透過他的號召,將一些比較熟悉的、老實本份又有些一技之長的流民組織起來,形成一個古代初級版的勞務出租公司,給清河縣城周邊的居民提供服務,誰家需要僱苦力、廚子、做木工活、修房子砌牆、盤灶、洗衣裳縫縫補補、抄寫書本賬冊、寫家書……只要他們有人會的,什麼服務都提供。起初他們生意很是冷淡,畢竟本地人都對這些流民抱有戒心,但慢慢的,也有幾家人光顧他們了,然後好名聲一傳十,十傳百,生意就做了起來。過了三五個月,他們的規模已經擴充套件到了三百多人,並且受到全清河縣人的認可。姜青雲不但給自己謀得了溫飽,也為周圍的人爭取到了安穩的生活。

然而,並不是所有流民都象他們這般好運,也不是所有流民都象他們這般本分的。縣令的貪婪與剝削激起了一部分流民的義憤,當中有幾個人索性帶領一眾鄉黨上山落草了,拉走了兩三千人,盤踞了附近幾處山嶺,還劫走了淮王府的糧車,殺了淮王府的管事。淮王一怒之下,派親衛來圍剿,起初就象是切菜一樣輕而易舉地滅了數百流寇,打得他們縮回山上不敢出來。但這一戰的結果卻相當微妙,因為沒多久,淮王就被發現有不軌行徑,被皇帝下旨剝奪王爵,全家押往京中圈禁,罪名中有一條,就是侵吞賑災糧款,逼反流民。

靠山倒臺了,縣令自然也幹不下去了,全家入罪,已經押往大理寺候審。對於那些安分守己的流民,朝廷自然是要盡力安撫的,至於落了草的人,只要接受招安,倒也可以原諒,但反意不消的則可以去死了。眼下縣丞就帶了人去招安幾股規模較大的流寇,若是招安失敗,就要再打幾場仗。

姜青雲就趁著這個機會,再次說服錢老大夫出面,組織流民中強壯有力的人,利用附近山上的林木,在青河縣城周邊修了幾條簡易的木橋,平整了幾條鄉間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