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心,就滿足了他又如何?便答應了,道:“我正想著,京城內外無業遊民漸漸多起來了,他們沒個手藝,又找不到工作,多虧皇上好心,想了許多法子救濟孤寡,援助貧民,因此他們也餓不死,只是整天遊手好閒的,放任下去,不知會出什麼亂子,該想個法子改變這種狀況才好。”
清江王忙道:“這是正事兒,妹妹何不向皇上建言?朝廷也該正視起來。當年羅氏動亂之前,也差不多是這樣,這些無業遊民窮怕了,只要有人給錢,他們就願意賣命!羅家手裡的私兵,有一大半是從這樣的人裡招募來的!”
青雲心下一動:“當年……也是這樣嗎?”那還真是要提醒皇帝弟弟一聲才行。他雖然想了不少好辦法幫助窮苦老百姓,但只是讓百姓餓不死還是不夠的,世上多的是人想要過更好的生活,可別被壞人利用上了。
這個念頭在她腦海裡一閃而過,她便暗暗記住了,轉頭對清江王笑道:“我從前在清河時,見流民們沒有營生,象一盤散沙似的,做到死也賺不了幾個錢,很多人都忍不住上山落草去了,我就組織了一些人湊份子,彼此教授手藝,組團去給人幹活,效果還不錯,後來甚至有了咱們自己的生意。現在想要再組這樣的團,恐怕不大方便,但要開個技能學校,免費教那些貧民簡單的手藝還是沒問題的,蒙學也可以開幾座,教窮人家的小孩子簡單的文字、算術,高深的教不了,但他們有了基礎,要再找工作就容易多了。等年下我的錢到賬了,我就打算籌備這件事,大皇兄也不必出太多錢,但教人認字,總需要些大字帖什麼的,也許還要畫畫,就麻煩大皇兄了。”
清江王一聽便知道她是在為自己著想,咧嘴笑眯了眼:“這有何難?交給我吧!”
兄妹倆商議定了明年的計劃,今年的事卻還要繼續做。青雲傳信牛輔仁處,請他幫忙物色幾個機伶的探子,預備往蔣家的家鄉跑一趟,而當年的舊事,還要繼續打聽。另外她還告訴了牛輔仁一個好訊息,皇帝今早已經下了明旨,明年年初,龔樂林一家就要從錦東回京城來了,多半要留在京中任職,到時候姜融君自然也會跟著回來。
姜融君之母的奶孃一直在她身邊隨侍,乃是牛輔仁認的乾孃,感情很好,他聞訊自然歡喜,順道告訴了她一個新打聽到的訊息:齊王府的那名內侍,不知為何惹惱了齊王妃,最近捱了板子,齊王妃明令王府裡的人不許給他請大夫抓藥。那內侍不得已,只得忍疼帶傷,買通了後門把守的婆子,悄悄兒跑到外頭來求醫。
青雲聽了,頓時興奮起來,拉著清江王道:“大皇兄,這是好機會!”
清江王也笑著點頭,但又有些訥悶:“好好的,齊王妃怎會對他如此冷酷無情?這內侍從小太監時起,就在她身邊當差,無論她落魄還是得意,都不離不棄,頂多就是有些貪財的小毛病,也算不了什麼,她為何要下此狠手?莫非是知道他向我透露訊息了?”
青雲搖頭:“不可能,他告訴你的事情都是官面文章,跟外頭打聽的並無兩樣,多半是得了齊王妃授意才告訴你的,齊王妃對著這樣的忠僕,還打他做什麼?”
兄妹倆對視一眼,都百思不得其解。但機會確實是好機會,若能借著這回齊王妃主僕生隙,把那內侍爭取過來,那無論齊王妃有多少圖謀,都瞞不過清江王了。後者馬上就找人佈置去了。
青雲回了宮,為三日後平郡王府的宴會做準備,卻漸漸聽到了一些傳言,終於明白齊王妃為什麼惱怒了。
傳言中,太后已經託姜大太太為清江王相看了幾位合適的大家閨秀,很是滿意,打算召入宮中進一步相看,連這些閨秀都出自哪家,都有人知道了。
就在這個訊息傳開來的第二天,清江王在齊王妃壽宴上撞見關家姑娘更衣的流言,也開始散佈開來。
對十九章 對策
青雲幾乎驚呆了,她對著太后、姜大太太與謝姑姑,一再要她們確認:“這是真的?真是齊王妃傳出來的話嗎?她是不是傻了?!”
那日並沒有人撞見清江王與關蘊菁會面的情形,清江王離開時又與多位貴婦打過照面,嘴裡清楚地說明了是齊王妃約他到“巷道”裡去的,在場的人都是人精,自然會起疑。而當時誰都沒看見關蘊菁,她又有個完美的離席藉口,哪怕離開得太久了些,也沒人會說她的閒話。齊王妃這次不成,大不了以後再尋機會得了,反正她只是要把關蘊菁送上清江王側妃的寶座,清江王是否定了親事,她也不該著急的。現在流言一出,如果清江王執意不肯承認,關蘊菁豈不是一輩子都嫁不出去了?
遇上這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