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櫻年紀只比周楠小三歲,比青雲小不了多少。也出落得清秀可人。據說性情很是討人喜歡。也有幾分才學,可惜是個丫頭生的,不然早在家鄉時,就尋到好親事了。周老太太簡直將她當成了心肝兒寶貝,帶她上京,就是想給她尋門更理想的親事。到了京城後,等安頓下來。周老太太出門應酬,就每次都只帶這個庶孫女出門,有時候言談間,甚至還有過犧牲周楠這個嫡孫女的姻緣,來換取周櫻的好親事的意思,令周王氏大為不滿,周楠心下也十分害怕。
周康的庶子周槐也很得祖母寵愛,他在讀書上遠沒有嫡兄當初驚豔,但也算很不錯了,已經考中了秀才功名。這次帶他上京,周老太太就一直慫恿兒子專心培養這個庶孫,最好是讓他拜一位有名望的大儒為師,又或是薦他入官學,如果周康升官了,品級夠高,還可以將庶子送入國子監,至不濟也要給周槐請一位有真本事的先生回家坐館。只要周槐能在今秋的鄉試上考中舉人,將來周家就後繼有人了。周棣周槐都是周家的孩子,沒必要因為嫡子不中用了,就連庶子也放棄掉。
周康對此無可無不可。他是真正走科舉路子出身的人,對庶子只一試,就知道對方几斤幾兩了,入國子監目前還不能,拜名儒這種事,連他本人當年都沒這福氣,況且靠著祖父、父親生前留下來的讀書心得,也不比名儒差多少了,倒是請先生之事頗為可行。他這個父親沒有多少時間去教導兒子,而兒子總是要參加秋天的鄉試的。
周王氏對此則大加反對。且不說庶子有了功名,將來在學業仕途上再有進步,只會踩在她親生的兒子頭上作威作福,她還擔心周槐若得了周家的推薦名額入官學,會把王路達擠下來,畢竟當初她是以周家的名義將王路達送進官學去的。如今王路達還沒考中任何功名呢!
不過這是婆母交待下來的事,丈夫也同意了,周王氏完全沒辦法反對,只好尋了藉口,推說好先生不易找,只能慢慢尋訪,免得請到不靠譜的人,會誤了周槐,另一方面,又讓周棣加緊向周康及劉謝請教官場上的學問,並且四處打聽哪個衙門有好缺,可以讓兒子補上。
但對於周棣想由吏轉官之事,周老太太又提出反對了。若不能升到“官”的階層,周棣很有可能一輩子只能侷限在“吏”的身份中,那可是連兒孫都沒辦法科舉的!若讓兒子周康一路提攜孫子,又為免太過麻煩。與其冒險讓周家嫡支子弟失去科舉的資格,還不如直接讓周棣放棄仕途,無論是功課,還是武藝,都不必再提了,就讓他在家待著,學著料理實務,然後趕緊娶個妻子,給周家延續香火,這才是最正確的選擇。橫豎周棣已經科舉無望了,不如將希望寄託在下一輩身上吧。支撐門戶的事有周槐在呢!
周王氏怎麼可能接受這種安排?於是婆媳倆的關係是一天比一天僵。周王氏老是帶女兒來溫郡王府,其實也有點向婆母示威的意思,就象是在暗示:瞧,不只是你才能到高門大戶裡作客的,我也一樣交遊廣闊。
青雲聽得目瞪口呆:“原來如此,我還以為你母親是為了別的原因才常常帶你來找我的呢!”
周楠有些不大自在:“我母親會來,還能有什麼原因?”
青雲衝她一笑:“你別給我裝傻,她要是沒有別的原因,做什麼在我這個沒出嫁的女孩子面前吐苦水,說你一把年紀了還沒說親事,你祖母又不關心,你父親還要求多多,生怕你這輩子都嫁不出去?她還說什麼不求你嫁得有多顯赫,只求是個體面的人家,夫妻和和美美就好了。這種話是她應該對我說的嗎?”
周楠的臉頓時漲紅了,吱唔了半日,又掉下淚來:“你別笑話我,這件事我卻是知道的,母親她……她原也是為了我好……”
周楠與外祖家的表兄王路達,自幼是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周王氏更是早有將女兒嫁回孃家的心思,無奈當時周康官位不高,而王路達卻是虞王侯世子的嫡長子,當時還是世子夫人的王大太太鄧氏完全看不上週楠,反而慫恿兒子多親近楚王郡主。後來王家出了事,爵位旁落,王路達沒了勳貴身份,就是一個平民小子,他功課上又平平,將來能考中舉人都算是祖上燒了高香了,身價頓時大降。可他母親王大太太鄧氏還不能清楚地體會到這點,仍舊抱著幻想,要給兒子說門好親,於是王路達的婚事就一直耽誤了下來。周王氏當初想將席家的三小姐說給侄兒,其實還真是好意,只是鄧氏看不上罷了。
如今周康衣錦還京,人人都說他是要封侯的了,鄧氏便又看上了周楠,勸動了婆婆王老太太一齊向周王氏施壓,想重新提起這樁婚事。但周王氏見夫家勢頭見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