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2章 龍壓恆河〔中〕(1 / 2)

小說:天才相士 作者:潛龍勿用

時間一點一點度過,清晨的陽光漸漸開始出現,喧囂熱鬧的陽光開始緩緩出現。加爾各答的天氣和國內不同,夏日清晨的陽光沒有半點兒清涼,只是帶著一股潮悶的溼熱。

但恆河畔的人們卻是彷彿感覺不到這熾熱的陽光,所有人的情緒均是被河面上那些搏擊上游的龍舟競賽帶動的無比激動。華人如是,就連那些土著印度人也是一般無二,這些人大多數都從未走出過國門,更從沒想到過,僅僅是幾架小船居然也能玩的叫人如此熱血沸騰。

尤其是當劉經天和張三瘋這倆活寶湊在一起之後,鬧騰的那叫一個歡樂。兩個人甚至親自登上龍舟,掄著鼓槌猛敲不止,生生把原本在諸人叫好聲中已經拿出九牛二虎之力的那些水手們的精神頭又提升了幾分。

和恆河上的喧囂,以及河畔圍觀之人的歡呼截然不同。順著林白的身軀,一股陰冷氣息朝外湧出,清涼無比,彷彿天空那熾熱的陽光根本無法對他產生任何影響。也許是感覺到這邊的怪異,也許是因為心底的驚懼,在林白身邊竟然生生出現了一個類似真空的區域。

隨著龍舟九宮八卦佈局的形成,在張三瘋的指引下,龍舟上已然開始焚燒青艾。略帶苦澀同時又帶著濃烈清香的氣息在恆河四下漸漸彌散開來。這香味雖然陌生,但但凡是聞到這味道的印度人,心中不自禁的便生出一種清明之感。

而最叫人驚訝的是,當龍舟的佈局形成,青艾焚燒之後。多年波瀾不驚的恆河河面上居然開始有浪濤出現,而且這浪濤隱隱然還有逐漸變大的趨勢。隨著每一波浪濤的出現,恆河之中聚集了不知道多少年的陰煞也開始緩緩朝外逸散。

龍舟之所以以此為名,便是因為其形如龍,而龍在華夏的象徵意為純陽。當龍舟擺佈成九宮之局後,更是能將這股藉助龍形出現的陽氣發揮到極致。青艾古往今來便是破除邪妄的利器,也是至陽至剛之物,和河中湧出的陰煞一接觸,二者瞬息便歸化一起,了無痕跡。

這個謀劃,乃是林白從當年滬市修建延安路高架橋時發生的一些變數中引申出來的。此事發生於上世紀九十年代,為了徹底改變滬市的交通現狀,是以政府決定修建高架橋。而且此高架橋更是要貫穿滬市東南西北道路,使其成為上出天,下出地的申字型風水格局。

工程一開始的時候進展十分順利,但當進行道東西高架橋與南北高架橋之間交接之地的時候,橋樁卻是怎麼都無法打進,工程陷入死局。

而且無論如何查探地質材料和設計檔案,均是沒有發現任何問題。饒是那些技術精英,各施神通,工程仍舊沒有寸進,上打不下地樁,豎不起主柱!

百般無奈之下,諸人只得請來當時奇門之中的大能之人,最後得出結論,此地乃是一處上古戰場,地下枯骨無數,陰煞橫行。是以這名大能秘而不宣開壇做法,而後在修建的橋樁之上以白鋼鑄出五爪金龍,以純陽克煞。

當時的工程人員心中雖然有疑慮,但當這帶有龍紋的地樁卻是輕易而舉的便打入地下,再沒有之前的任何變異出現。這些事情雖然普通民眾不知,但奇門江湖中人均是心知肚明,也算不上什麼隱秘之事,是以林白心中也算清楚。

所以當他弄清楚了恆河的事宜後,感覺此處的狀態和當初滬市的那樁子事情極為相像,便想出了這個法子,而今使出之後,果然成效出現。

陰煞出,陽氣融,只消堅持下去恆河底下鎮壓著的那些華夏氣運便能脫河而出,重新歸於華夏。緊盯著河面的動靜,林白麵上雖有欣喜,但更多的卻是凝重之色。他很清楚,成效初顯之後,那些幕後之人勢必無法再按捺的住,恐怕馬上就要出現。

緊盯著恆河一側,唯一一處人煙稀少之地,林白雙眼跳動不止。雖然他對即將出現的那人已經有了猜測,但心底深處卻是不願自己的猜測成真。

良久之後,在那蔓延著河水被蒸騰後出現的氤氳霧氣中,終於出現了一道動人心絃的曼妙身影,這人衣衫雪白,飄忽若仙。而且在她胯下,更是騎著一頭通體雪白的印度象。

如果不是因為河面上動靜太過吸引眼球,那麼此時在恆河畔聚集的婆羅門教信徒怕是會當即跪倒。在婆羅門教的信仰之中,白象尊貴無比,神話傳說中,此物是因陀羅也就是帝釋天的坐騎,更是毗溼奴大神憤怒後睜開的第三眼的象徵!

能夠將這白象騎在胯下的,數遍神話傳說也就只有迦利女神一人能做到這點。但神話傳說畢竟已經久遠,所以騎在這白象身上之人便只有是迦利女神傳人這一個可能;從另一種意義上來說,她便是婆羅門教信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