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部分(4 / 4)

小說:太平裂碑記 作者:九十八度

所為就會不夠理解。故事中,司馬貞的門第觀念其實是最普通、最符合當時的道德觀,陸寄風的觀念反而是不合理的。門第的高下決定一個人的社會地位,官位再高,出身寒素,就絕不會受到敬重,飽受冷眼及嘲弄。而和家世地位低的人來往,更是非常羞恥的事情。

如果我們不瞭解這種心理的影響,去談魏晉,就搔不到癢處。門第觀念有多牢不可破,時代太遠我們體會不到,如果以較近的時代,明朝或清朝來比較,或許就能有點理解。

明朝亡了,滿清成為統治階級,反清復明就是一種很強烈的民族榮譽心,要說「清朝政府比明朝清廉英明,為何要反清?」就不夠理解當時漢人失去主導權時的失落。清朝再清廉能幹,對漢人來說還是文化檔次不高的民族,漢人怎麼能夠接受他們做統治者?換作今天,突然間讓我們一向認為是「外勞」的印尼人來做統治階層,只有他們可以當官,你在他面前要自稱奴才,你願意嗎?(這無關種族歧視,只是做個比方)反清復明是有這樣的心理背景,不能以現代人的想法笑他們固執。

而清朝亡了,民國要人剪辮子、放小腳,大家又不願意了,剪辮子被視為再也沒有君父法統,放小腳象徵著父權時代的崩毀,這都是天崩地裂的改變,在心理上絕大部分的人是不能接受的。

陸寄風既是主角,又是好人,他的觀念也只好往「現代人能理解」的角度傾斜,讓他沒什麼門第觀念,但這是很理想化也太前衛了。在當時陶淵明不願為五斗米折腰而辭官,他的心結就在於:不願意向出身卑微的上司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