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的手段上,加入鬼神之說,並擬定了完善的齋醮科儀。以儀式教化百姓,是最快的捷徑。
寇謙之對道教禮法的修改,使得道教具備了更完整的可操弄性,也是崔浩目前所需要的助力。
道教是傳統漢人的信仰,但除了民間對它消災祈福的「方法」深信不疑以外,在士人階級,道教的要義在於它的哲學思想。文化不高,就不會重視哲學觀念,只會著重「功能」。崔浩利用了這一點,上書拓跋燾,謊稱寇謙之是上天派來幫他平定天下的,並拍馬一番,替拓跋燾找了個祖先,說他是黃帝之子、昌意之後,所以有統一南北的正當性。這些話讓拓跋燾很是受用,開始重視崔浩與寇謙之。
雖然崔浩得到重用的手段怪怪的,但他畢竟是個有真材實料的政治動物,對於軍機更有過人的眼光與識見。在他的輔佐下,拓跋燾可以說是戰無不勝,統一整個北方,終結了魏晉紛紛擾擾十幾國的亂象,奠定了南北朝的開端。崔浩的謀略與智慧,堪稱千古罕見,要列出中國歷史上最厲害的謀士,張良、諸葛亮之外,崔浩絕不遑多讓。
這麼一個智略絕頂的人,下場卻悲慘到了極點,委實令人錯愕萬分。正史所寫崔浩被滅族的原因,一看就是假的,不大可能是事實。沒錯,歷史有「不合理性」,可是也還有個脈絡和推理的可能,真偽是可以推敲的。
歷史上說,太武帝拓跋燾要崔浩修國史,並要他「務從實錄」,一定要講真話!但崔浩又不是第一天當官,他怎麼可能聽不出來,這句「務從實錄」是官方說法?唐太宗李世民表面上要官員寫起居注時務必寫真話,結果一堆寫真話的官員都被他給抓去關了,就連日常的起居注都是寫假的,國史更不可能寫得太真實。
然後歷史上就說,崔浩的智商突然驟降到零點一,不但寫了真正的國史,還刻在平城南郊的國史碑上,昭示行人,歷歷記載了拓跋燾祖先的種種隱私。那裡可是通衢要道,每天一大堆人來來往往,拓跋氏的出身背景全都給看光光了。拓跋燾氣得跳腳,把崔浩給滅了族,在崔浩伏法之前,還故意讓他遊街示眾,數十個衛士在他頭上撒尿,極盡羞辱之能事。
這段歷史荒唐和亂掰到不可思議,崔浩好端端的,怎麼會故意去羞辱他的老闆?何況他會得到重用,本來就是靠捏造魏國祖先出身,才拍對了馬屁,他再白痴也不會傻到去「務從實錄」,說他的老闆本來是在大鮮卑山搶劫的。崔浩一直在教拓跋燾怎麼打宋朝,要說他也想搞「反清復明」這一套,是漢人放在拓跋燾身邊的間諜,那就更是夢話連篇了。
拓跋燾會突然把一個功勞這麼大、卻又不震主的謀臣(他沒有兵權又不是貴族,完全威脅不到拓跋燾)給殺了,還殺得恨得要死,這背後的政爭疑雲,也非無跡可尋,但那是另一個主題,在此不多闡述,只是要說:歷史上寫的,完全和崔浩的政治歷練與背景矛盾。
小說中寫崔浩是被陸寄風擺了一道,才死得莫名其妙,當然只是小說筆法,真正的歷史要推理起來,會比小說更有趣。
再說回曆史與真實人間的不合理性吧!像拓跋燾這樣虎視蒼生、雄才大略的皇帝,就算不死得轟轟烈烈,好歹也要扯入個政爭啦、奪嫡啦什麼的,熱熱鬧鬧的駕崩,才合理吧?
《雍正王朝》這部極好看的連續劇裡,要是演到:雍正有一天喝水嗆到,然後死翹翹了,觀眾一定會罵翻天。這是什麼鳥結局?編劇搞什麼鬼!
偏偏真實的人生就是那麼無法預測,你永遠不知道什麼時候,你要坐下來,背後的椅子會突然被人家抽掉,然後摔得屁股開花。像拓跋燾這樣金光閃閃的皇帝,打仗打得全世界都怕他,兇殘的赫連定也被他管教得乖乖的,結果,他竟然是在寢殿裡被中常侍宗愛暗殺,實在死得非常的鳥。
歷史上拓跋燾寵幸宗愛的程度,也算罕見,宗愛以閹臣的身分,封官晉爵,做到秦郡公,卻會暗殺主子,他的動機當然是為了權勢,與當時太子黨起了衝突,所以先下手為強。比較奇怪的是他怎麼有機會得逞?不要說宮裡到處是警衛,要殺個皇帝不是那麼簡單的事,當時拓跋燾正當盛年(四十五歲),也不是沒有抵抗能力,竟會讓一個閹官給殺了,兩人當時在寢殿裡搞什麼鬼,真的也充滿想象空間。
再說到陸寄風其人。
在南北朝之世,道教分為南北,北方以寇謙之的天師道為尊,重視統治性;南方就是更為成熟及內涵深厚的上清教派,上清教派的創始人陸修靜將道教的教義加以綜合,並融合佛教的哲學思想,使道教臻於成熟。
陸修靜是吳興人,生年不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