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冠時為桓溫掾,與謝玄一起為桓溫敬重,嘗稱“謝掾年四十,必擁旄杖節。王掾當作黑頭公。皆未易才也。”後轉為主簿,和郗超一起深為桓溫信賴。本為謝氏婿,與謝安不和,導致當時王謝二族交惡。謝安去世後,仍往哭謝安,並被孝武帝倚仗,歷任要職。
——時帝雅好典籍,珣與殷仲堪、徐邈、王恭、郗恢等並以才學文章見暱於帝。及王國寶自媚於會稽王道子,而與珣等不協,帝慮晏駕後怨隙必生,故出恭、恢為方伯,而委珣端右。珣夢人以大筆如椽與之,既覺,語人云:“此當有大手筆事。”俄而帝崩,哀冊諡議,皆珣所草。隆安初,國寶用事,謀黜舊臣,遷珣尚書令。王恭赴山陵,欲殺國寶,珣止之曰:“國寶雖終為禍亂,要罪逆未彰,今便先事而發,必大失朝野之望。況擁強兵,竊發於京輦,誰謂非逆!國寶若遂不改,惡布天下,然後順時望除之,亦無尤不濟也。”恭乃止。既而謂珣曰:“比來視君,一似胡廣。”旬曰:“王陵廷爭,陳平慎默,但問歲終何如耳。”恭尋起兵,國寶將殺珣等,僅而得免,語在國寶傳。二年,恭復舉兵,假珣節,進衛將軍、都督琅邪水陸軍事。事平,上所假節,加散騎常侍。四年,以疾解職。歲餘,卒,時年五十二。追贈車騎將軍、開府,諡曰獻穆。桓玄與會稽王道子書曰:“珣神情朗悟,經史明徹,風流之美,公私所寄。雖逼嫌謗,才用不盡;然君子在朝,弘益自多。時事艱難,忽爾喪失,嘆懼之深,豈但風流相悼而已!其崎嶇九折,風霜備經,雖賴明公神鑑,亦識會居之故也。卒以壽終,殆無所哀。但情發去來,置之未易耳。”玄輔政,改贈司徒。
——王東亭與謝公交惡。王在東聞謝喪,便出都詣子敬道:“欲哭謝公。”子敬始臥,聞其言,便驚起曰:“所望於法護。”王於是往哭。督帥刁約不聽前,曰:“官平生在時,不見此客。”王亦不與語,直前哭,甚慟,不執末婢手而退。王珣、郗超並有奇才,為大司馬所眷拔。珣為主簿,超為記室參軍。超為人多須,珣狀短小,於時荊州為之語曰:“髯參軍,短主簿,能令公喜,能令公怒。”因此,後世皆稱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