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權慾薰心的張儀受到了重用,胸懷錦繡、氣量狹窄的范雎被拜為相國;商人出身、唯利是圖呂不韋也主導秦政十多年;嬴政待尉繚如長著一般,謙恭到無以復加;李斯一封《諫逐客書》便阻止了秦國的排外運動。
五,先進的制度。秦國是一臺絕佳的戰爭機器,所有部件全部圍繞戰爭高效運轉,不做任何無用功。僵化的舊等級被取締,取而代之的是以爵位劃分的新等級,爵位不是固定的,取決於耕戰的功勞。,人們沒有自由可言,但在機會面前卻人人平等;官僚掌控了一切,但卻恪盡職守,兢兢業業。這樣的制度之下,秦人在田野上拼命勞作,在戰場上奮力廝殺。
秦的這些獨有特徵很難在以後的歷史中看到。這群個性鮮明的人在特殊的歷史環境下走過了一段不同尋常的道路。《從部落到帝國》將講述秦人從部落時期到帝國時期的整個過程,這是一段百折不撓、可歌可泣的奮鬥史,充滿了挫折和自我突破,也不乏凱旋和苦苦求索
在中華民族的童年時代,外在的征服和內在的求索總是同時進行的,我將同時關注這兩條先說,以便於大家在瞭解祖先行事的同時,也感受到他們的心靈。
近些年來,將歷史講得有趣幾乎成了一股風尚,就算這是贏得讀者的必備條件之一,但總該有所提升吧,所以我在要求自己將歷史事件寫得儘量有趣的同時,還將致力於為讀者展現出秦人的全部精神風貌。再有趣的故事看多了也會忘,但歷史之美卻會在人的心靈上留下永久的印記。專業寫史圈中有一種說法叫“融哲理和詩意於史實之中”,作者雖不能至,但心嚮往之。
歷史細節紛亂蕪雜,為了方便讀者閱讀,我會把事件綱要放在了每節之前,如果可能的話,中間還會插入一些相關圖片。之所以這樣,實在是想讓更多人瞭解秦人的歷史。
最後,希望大家閱讀愉快!
1.哥只是個傳說
提要:秦的不同時期——夏商周時期的共主天下——女修吃玄鳥卵生大業——女修的祖先是高陽
在中國的歷史中,秦是個很特殊的傢伙。不僅僅因為他是第一個封建王朝,也由於他有過漫長的不平凡的經歷。最早的時候,秦代表一個部落,沒有名稱,首領也沒有頭銜;後來秦繁衍成一個族群,開始稱贏秦,首領還是沒有頭銜;其後秦成為周朝的藩屬,稱贏秦,首領開始有了頭銜,稱大夫;再後來秦上升為諸侯國,開始稱秦國,首領的頭銜也變成了秦公或者秦侯;到了戰國後期秦升級為加強版的諸侯國,首領的稱呼改為秦王;最後秦統一的中國,被稱為秦朝,首領稱秦帝。
從部落到帝國,秦爬行了千年之久,每到一個階段都有一個新的名稱。要講述這整個過程,在名詞上就不能以偏概全,所以統稱其秦人最好。不管是秦帝國還是秦諸侯,總歸是秦人的事業。
刨根問底是人類的天性,只要能滿足好奇心,人們不惜刨到祖墳上、刨到孃胎裡。像秦朝這種個性鮮明,很猛很暴力的王朝,許多好奇的人們不禁會問,它打哪來?
要回答這個問題,先要排除一個理解上誤區。唐宋元明清,一個朝代緊接另一個朝代,後面的朝代只有摧毀了上一個朝代才能建立,朝代是唯一的,沒有和平共處四項基本原則的可能。同為大一統觀念的的繼承人,這點默契大家還是有的,分不出個你死我活來,誰也不會罷休。毛與蔣就都明白,無論成王敗寇,劃江而治是不絕對不可能的。
大一統觀念是秦之後的事情了,在這之前改朝換代的遊戲有不同的玩法,施行的是輪流做莊制。同一時間可能存在許多相對獨立的諸侯,實力最強的那個被稱為共主,大家都服從他的領導,聽他的指揮。如果有一天,這個共主墮落了,別的諸侯便會取而代之,成為新的共主。但新的共主必須厚道,打敗原有共主後,只能將其降為普通諸侯,不能趕盡殺絕,否則就會招來大家的圍攻。
先秦時期的天下好比武林中的江湖,門派有很多,什麼峨眉、武當、少林、丐幫等等(這就好比生活在華夏大地上的諸多部落),但盟主只有一個(共主也只有一個)。
各幫派為了爭奪盟主地位殺得死去活來,直至決出盟主(爭奪共主也是如此)。所謂的統一江湖便是奪取盟主之位,但別的門派依然存在(共主交替之時也是如此)。
其實,統一江湖和統一天下在本質上是不一樣的,統一天下根本不容別的門派存在的,而江湖再統一,大家也是各立山頭。夏、商、週三朝便是夏部落、商部落、周部落為盟主的江湖天下。
秦朝一不小心將自己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