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恕�
白熱化的短兵相接達到了最高潮,但是結局卻已經註定。儘管發覺斷了退路而破釜沉舟的燕家軍不退反進的發動了更為猛烈而兇狠的進攻,但是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這不過是絕望中的最後瘋狂罷了。
有條不紊展開戰鬥的風雨軍,正在進行著有計劃的屠戮,陷入絕境的燕家軍則在一鼓作氣、二鼓而竭、三鼓而衰的情況下,逐漸喪失了鬥志,被風雨軍逐塊逐塊的吞沒,而城外的援軍卻在堅厚的城牆和熊熊的烈火面前止步不前,眼睜睜的看著聽著城內的戰友因為勇敢而突入,又因為英勇而死亡。
毫無疑問,燕南天和風雨這兩位聖龍帝國最強大的諸侯之間的首輪面對面的交鋒,將以風雨佔據上風而拉下帷幕。
然而一旁的卓不凡卻暗自搖頭,儘管對風雨不拘一格的用兵能力極為佩服,但是老將軍還是看到了如此用兵的弊端,心中卻大大不以為然:“如此用兵雖然厲害,卻終究太過於兇險,一旦不能有效阻擋敵軍則有全城覆沒的危險,何況巷戰用炮,置黎民百姓的身家性命於危地,非仁者所為,未免失之於功利,實在不是正途!”
老人是如此評價風雨用兵的。用兵奇險狠辣正是風雨用兵的風格,無論是當年奇襲倫玉關,還是後來的錦州解圍、涼州決戰,還有大軍翻躍群山突襲印月,以及最近成為風雨最得意的傑作的三千騎兵突襲玉門關,往往都存在著很大的冒險成分。儘管自古以來往往正是這種有計算的冒險,方才令名將創造出了一個又一個的戰爭奇蹟,不過這種將軍隊陷入巨大的風險,並且有時候還要不擇手段違背軍人騎士風度的戰略戰術運用,卻是卓不凡這樣秉承著“方正克奇詭”傳統的將領所不屑,因此對於軍隊和戰爭有著一種職業狂熱的老將軍終於還是忍不住當著勝利者的面說出了心裡的話。
“水無常形,兵無常勢,用兵之道本來就是奇正結合。風雨也知道此次用兵非常之險,可惜形勢逼人卻也不得不出此下策。不過老將軍的教誨風雨一定會銘刻在心,保持戰略的絕對優勢方才能夠確保大軍的絕對勝算,行巧用奇縱然得逞於一時,卻也終究不免作繭自縛,不到萬不得已的確不能夠輕易運用!”
不知道是大獲全勝心情甚佳的緣故,還是這些年身居高位獨掌大權讓風雨更進一步的加深了自己的涵養,總之,權重天下的聖龍帝國西北定涼侯,面對著勝利之後的不協音,不僅沒有生氣,反而還阻止了身邊那些聽見老人居然敢批評自己主帥而怒形於色的部下,用非常誠懇的語氣接受了老人的批評,說到後來甚至可以說是藉此機會教導起身邊的那些年輕部下來了。
“風侯海量!”
其實,卓不凡在說出這番話之後,自己也已經非常後悔,尤其是看到袁紫煙焦急而略帶著責備的眼神,更是意識到自己犯了一個天大的錯誤,實在沒有必要在如今寄人籬下的情況下得罪這位當權者。卻沒有想到風雨居然能夠如此虛懷若谷,卻讓他大大的一怔,轉而則佩服並且有些悚然。
要知道少年人本就是血氣方剛,喜歡意氣用事,而風雨如今更是透過自己的奮鬥從默默無聞的書生成為了傳奇的朝廷重鎮,可以說名利雙收、手握大權,尤其是在如今面對危局而力挽狂瀾,終於大獲全勝、欣喜若狂的時候,一般而言是斷斷不能夠接受別人批評的。但是眼前的這位西北定涼侯,居然能夠如此坦然的接受,若不是心胸極為寬廣,就是心機城府鍛鍊得非常深厚了。
心有山川之險,胸有城府之嚴!
不知怎麼的,望著風雨面對巨大勝利和自己的指責卻始終都保持著絕對平靜的臉龐,卓不凡突然想到了這麼一句話。
“在被突破的城門附近就地築起高臺,部署炮兵陣地,防備敵軍突入。其餘兵馬立即增援南門和西門。”
作為被暗暗評價的一方,風雨並不清楚卓不凡的想法,他對老將軍那句誠惶誠恐的“風侯海量”僅僅是還以微微的一笑,繼而再次全身心的投入到戰場上去了。
這一方面是因為本身同樣是身經百戰的宿將,風雨很清楚用兵以正、保持戰略上的絕對優勢方才為真正的勝利之道,用兵奇詭可以作為輔助也可以作為萬不得已的殺手鐧,卻絕對不能夠象那些外行人那樣急功近利的時時為之,因此對老人的教訓深以為然;令一方面則是戰爭尚未結束,在戰略部署上已經輸給對手一籌的西北定涼侯深深明白,自己在戰術上絕對不能夠再有什麼疏忽了,唯有如此才能夠積累戰術上的勝利最終轉化為戰略上優勢,擊敗燕南天。
有著如此認識的風雨,緊緊的盯著戰場,飛快的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