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之中脫穎而出,集合了突圍出來的風雨軍殘部,在居薩羅城屢戰屢勝,大敗印月大軍,從此成為名揚天下的一代將星。
與此同時,當初被血衣衛擒住成為階下之囚險些丟命的印月顯貴,在被狼狽驅逐出高唐之後,幾經曲折投靠了阿育王的寵妃金姬而重新獲得信任,面對著風雨軍咄咄逼人的威脅,四處奔波終於不辱使命,為阿育王朝爭取到了相對有利的停戰協議,因此成為了印月半島政治舞臺上活躍的名人。
正是這位阿育王的特使,從和風雨會面的色雷利馬不停蹄的趕赴千里之外的居薩羅,趕在風雨獲知自己殘留在東線的部下居然守住了居薩羅城而大為懊悔有心撕毀已經簽署的協議之前,將阿育王朝和風雨軍停戰的訊息傳遞過來,說服了阿育王朝中強硬派將領放棄了出於顏面而企圖繼續強攻居薩羅城的計劃,同時還單身一人進城和恰好已經感到難以為繼的李逸如協商,讓困守孤城的風雨軍體面的離去,即保全了風雨軍的顏面,又挽救了停火協議,為印月半島爭取到了和平。
應該說,當時正力圖在阿育王面前將功贖罪重新挽回地位的韋朗達,作為阿育王朝負責同風雨軍接觸的使者,在這一階段活動得非常活躍,也十分盡責,充分表現出了他的外交才華,也正是透過這次接觸,給了李逸如很深的印象和完全不同於前次的感觀。更重要的是由於當時戰爭實際已經結束,又分別為文武官員的兩人雖然身處敵對的兩個陣營,彼此之間卻不至於劍拔弩張,深懷戒心,因此在談判的過程中相處得非常融洽,甚至建立了那麼一點場面上的私人交情。
韋朗達如今寄予了全部希望的也正是這麼一點交情,雖然這種在場面上留下的交情他自己也清楚並不可靠,然而身處絕境的印月貴族,強烈的求生意識讓他無意中瞥到了李逸如之後,便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說什麼也要搏一搏。
幸好,這一次韋朗達並沒有一如既往的倒黴。
“來人,請韋朗達大人到我的營寨來!”
當李逸如萬分驚訝的認出眼前這個衣衫襤褸、狼狽不堪的俘虜居然就是當初從容不迫進入居薩羅城,向自己宣告風雨軍和阿育王朝停戰並且希望自己根據停戰協議撤離居薩羅的阿育王特使之後,他制止了自覺到失職的遠征軍士兵準備好好修理這個討厭的印月人的打算,反而命人以禮相待。
在這一刻,不能不感嘆命運的神奇。年輕的名將之所以如此決定,決非出於對韋朗達本人的什麼好感,純粹是心中突然一動,直覺感到象韋朗達這樣的印月重臣,理應知曉很多阿育王朝的機密,而這一切正是嚴重缺乏情報的聖龍遠征軍所急需的。
事實也確實如李逸如所料,甚至其收穫遠遠大於少年的預料,以至於在數百年後,投身於印月獨立運動的著名愛國詩人泰戈,寫下了這樣的憤怒詩句:“卑微的走狗搖尾乞憐,用自己的所知換取了殘喘,犧牲的是偉大的英雄,還有整個印月!”
此時的韋朗達,當然並不知道自己在數百年之後會隨著詩人的名句而成為奸臣國賊的典型,甚至承擔了印月被聖龍人征服的大部分責任。僥倖看到了一絲生機的阿育王特使,如今能夠確定的只有一點,那就是看來命運女神尚沒有完全拋棄了自己——儘管在後來很多憤怒的印月人看來,這與其說是命運女神尚未拋棄韋朗達,倒不如說是無法預測芳心的女神在聖龍歷七五六年竟然如此偏心的傾向於聖龍人遠征軍,而真正遭到拋棄的卻是印月。
第八章 潛在的危險
第十九集第八章潛在的危險 “韋朗達大人請坐!”
在轉移後重新部署的簡陋帥帳之內,李逸如接見了被俘的阿育王特使。
看見面前這個在自己印象中應該是很有潔癖很講究的中年人如此狼狽不堪、落魄不安的模樣,少年不禁也有些同情,更多的則是因為曾經坐在談判桌上的對手如今竟然成了自己的階下之囚而感覺微微得意。
“多……多謝逸如將軍!”
面對著年紀上可以做自己兒子的李逸如,韋朗達多少感到尷尬,不過形勢比人強的道理,讓經歷過一次囚徒生涯的他還是選擇了生命重於顏面,很快拋棄了心中那殘存的一絲驕傲,絞盡腦子用自己所擅長的唇舌搜腸刮肚的網羅討好之詞:“恭喜逸如將軍大捷,今日一戰令下官終於有緣一睹天朝上國的神奇用兵,不勝惶恐,果然不是我等邊遠之民所能夠抗衡的,若有餘生,定當回國陳述事實,勸說下官的族人恭順天朝,不敢再言兵戈!”
說這番話的時候,韋朗達還是作了一番考量的,即不著痕跡的讚揚了李逸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