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整年輕人心理的竅門兒。
“呵,其實也沒什麼。我就是拿本田速人做例子,告訴他本田速人怎麼發對比賽失利的,聽完以後,元豪有所感悟,知道自已現在做法的不對。。。。。。”崔實源簡言意賅,三言兩語將事情的過程講了一遍。
“唔,原來是這樣。。。。。。,福兮禍所倚,禍兮福所依。沒想到本田速人的輸棋反而成為開啟元豪內心之鎖的鑰匙,真不知道該不該感謝他。”聽明白事情的經過,權燦熙感嘆道——如果今天本田速人贏了,不知道崔實源還找不找得到別的現成例子來勸說李元豪。
“呵呵。謝就免了吧。我想他嘴上說的漂亮,心裡恐怕也很難受吧。不過真的很佩服他,能夠在輸棋後短短几分鐘內就能平心靜氣的討論自已的失利,換成是我。反正是很難做到的。”崔實源也是感慨道。
“嗯,這就是日本棋手和韓國棋手對待圍棋認知的不同,日本棋手把圍棋稱做棋道。是做為一種藝術來追求,作為藝術,強調的是過程的美感,努力的去拼搏,在棋局中展現自已的想法,只要覺得自已盡力了,那麼最後的結果便是天意,而在韓國棋手眼中,圍棋是競技較量,追求的則是最後的結果,棋輸了,一切便等於零。記得曹燻鉉先生在回國初期曾經有過一段非常短暫的低潮期,在那段時間,他便深深感受到兩國大眾對於圍棋勝負觀念的不同,他在文章中寫到,‘在日本,人們會對勝利者給予熱烈的掌聲,對失敗者則是耐心的鼓勵,而在韓國,人們只會把目光盯在勝利者的身上,而對失敗者不聞不問’。正是在那樣的刺激下,曹燻鉉才打消了重返日本的打算,留在韓國,用自已的實力來證明自已的王者地位。而這樣的情況,在日本棋壇則很難想象。”權燦熙說道。
“是呀。不過也就是因為這樣的原因,日本圍棋才漸漸走向衰落,世界圍棋最強國的地位為韓國所取代。”崔實源補充道。
“呵呵,求道派和勝負派的分歧久已有之,我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