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李道宗是李世民的堂弟,也是一員良將賢臣,因為王況說過北瀛州還有個島上有金礦,再沒發現之前,一州之地還得由自己人領著比較保險。
李世民在那裡一拍桌案,那些武官系的中高層將領們就摩拳擦掌起來,論資排輩麼,怎麼地也該輪到自己了罷?去年就有打回鶻的想法,但那領軍的必定是李世績沒跑,誰讓他是幷州總管,就挨著回鶻呢?而且李大將軍也是員智將,由他領兵打回鶻,就是侯君集也沒脾氣。
其他幾個,江夏王已經領了禮部,等於已經是棄武從文了,除非到了無將可用了,才可能讓他領兵;兵部尚書及盧國公等人,現在都是屬於國寶級的人物,他們一生的功勳已經大得有點嚇人,不管是從平衡豪mén大閥之間的暗鬥來說,還是從培養新人來說,都不會再讓他們上戰場,同樣的,也是真的萬一無將可用了,才會將他們提出來領兵。
因此這麼排來排去,那些位置比較高的,都不可能,而至於第二代將領中的翹楚人物侯君集,早些年就在松州大敗了吐蕃,現在又是剛剛打下高昌,並且在高昌安chā了自己的心腹,但高昌畢竟是他打下來的,這麼做,只要皇帝不吭聲,其他人也是無話可說,可總得照顧到其他人的情緒罷,因此,如果真要再打,再派侯君集去已經沒多大的可能。
如此,那麼再坐的幾個裡面,就可能會出現一個新的行軍總管,負責西面的戰事,你說那些人能不眼熱心動麼。
然而李世民卻只是“發怒”了一下,然後就“強壓怒火”,吩咐長孫無忌趕快擬一份措辭嚴厲的國書前去質問大食國王,問問他竟然拿那普通的長頸鹿來冒充炎黃子孫心中的神獸麒麟究竟是何居心?如果不拿出合理的解釋,並且沒有措施來平息大唐白姓心中的怒火,那麼,大食國王你自己掂量著辦!
這讓王況感慨,同是神獸,待遇怎麼就差別那麼大呢,西方傳說中那長了翅膀的蜥蜴也不知道是哪個敗家子的硬要翻譯成龍,二者明明就不是一個檔次的,一個只會吐幾口火,只會飛,只有蠻力的爬蟲,怎麼能跟中華人心目中那能呼風喚雨,掌管人間甘霖的神獸相提並論?李世民的發怒,固然是有借題發揮的意思,但也不能不說是有東方神獸被人褻瀆而憤怒的成分在裡面。
同樣,在對外關係上,李世民的強硬態度就絕對值得後世的棺猿們學一學,在這一點上,李世民和王況有個共同點,那就是抱著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的想法。或者說,是整個朝廷整個大唐百姓都是這樣的想法,而觀後世,我漁民被bāng子軍隊劫持了,官方卻是隻會像蚊子一樣的哼哼兩口,其他的屁都不敢放一個,甚至要犧牲了國人的就業機會,而從北bāng子引進十幾萬的勞力進來。從來只有狗討好主人的,結果後世卻反了過來,主人去討好狗了!
議事並沒持續多久,不到一個時辰就散了,在王況看來可能今天主要還是要震懾一下那些內附部族。從侯君集的報戰功,到後來李世民的借題發揮無一不是告訴那些部族,你們悠著點,惹惱了朝廷,有你們的好果子吃。
當然,在那些武系官員的眼中,打是肯定要打的,只是遲早的問題而已,高昌當初不也是先發文,然後才打的麼,但他們中的人大多都不知道去年李世民就已經發了文去質問回鶻各部了,算算時間,去回鶻的天使回來也就是這幾個月的事,而按王況的估計,打回鶻說不定就是今年冬天的事,正好可以利用冬天來檢驗一下行軍餅及糟粕和琥珀糖等新東西在冬天究竟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如若是作用明顯,那麼打高句麗就不用挑時間了。
至於說大食那邊,估計會打幾座城下來示威一下,向大食人展示一下大唐軍的戰力,從而使得大食安息等國在大唐東征高句麗的時候不敢輕舉妄動,以保證全國的糧草優先用於東征。
出得宮mén,侯君集緊走幾步,尷尬的對王況笑笑:“建安侯,陛下說的正是某想表達的意思,望建安侯不要介懷為好。”按理說,他一個國公是沒必要對王況這麼一個郡公如此說話的,但在侯君集看來,如果當初不是王況的提醒,讓他安下心來耐心的等待,說不定這高昌就不是派他去打了。
“侯郡侯哪裡話來,某又不是那不明事理的人,怎會不知?”王況笑笑,對侯君集的表現有點滿意,不是滿意他的表現,而是滿意於他這個表現的後面隱藏著的和太子的距離似乎遠了一些的事實。
侯君集是陳國公,在陳國公之前是潞國公,但他更喜歡別人稱呼他以前的郡侯爵,因為他這個郡侯的爵可是從龍之功,當年的玄武mén之變,他是主要的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