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部分(2 / 4)

小說:食王傳 作者:津鴻一瞥

職官員或者是皇子類的,一個勾連內官的罪名就足夠王況流上幾千裡,但恰恰是王況不喜歡管事,不喜歡實權位置,所以在李世民看來是一點威脅也沒有,心裡反而是暗惱王況的懶。

也有那麼幾個御史參王況和林明幾本的,都被李世民給狠狠的訓了一通。在李世民看來,林明雖然是小六子的大父,可小六子認親,那也是因為有個徐國緒的關係,又是自己允許了的,輪不到其他人說三道四,而且林明不可能放著王況這棵大樹不抱轉而去抱內官的大tuǐ吧。訓過幾次之後,就再也沒人拿這事來做文章參王況和林家了。

“縣伯?”聽完小六子邊吃邊說,王況眼睛眯了起來,看來這買賣還是做得的,只是,難道李老2準備對朝鮮用兵了麼?要我幫他做利於行軍的乾糧?還要不怕冷的?那麼不是準備對付吐蕃就是對付東北,現在西北和正北都差不多平定了下來,只有這兩個地方了。

第二七一章 又見食物中毒

第二七一章又見食物中毒

要說最好的行軍乾糧,那是非壓縮餅乾莫屬,可壓縮餅乾需要用到彭化粉,這個王況就無能為力了,別說他不知道彭化機要怎麼做,就是知道,以現在的技術條件也是做不出來。e^看

王況也不是沒想到過泡麵,可泡麵的體積太大,並不利於行軍,一碗泡麵,估計還不夠一個軍士飽的,但是同樣體積的壓縮餅乾,卻足夠供兩個軍士吃一餐,所以王況只是閃過一下泡麵的念頭,就否決了。

說起泡麵,世人都以為是日*本人安藤百福發明的,實際上卻是大錯特錯,安藤百福只是世界上第一個將方便作為商品的人,而泡麵的發明者,卻是地地道道的中國人。

清乾隆年間,汀州人伊秉綬(大書畫家,清代名臣)任惠州府太守期間,常有文人墨客到他家聚會,yín詩作畫,家中廚房經常忙不過來。

伊秉綬於是讓廚師用麵粉加jī蛋摻水和勻後,製成麵條,捲曲成團,晾乾後炸至金黃,儲存備用(一說是煮熟後晾乾)。客人來了,只要把這種面加上佐料,放到水中一煮即可招待客人。

有一次,詩人、書法家宋湘嘗過覺得非常美味,又知道它還沒有名字,便說:“如此美食,竟無芳名,未免委屈。不若取名‘伊府麵’如何?”從此,伊府麵流傳開來,簡稱為“伊麵”。這伊麵就是現代泡麵的鼻祖(摘自百度)。

在這個還沒有味jīng沒有jījīng的時代,想要把泡麵搞好吃來,就必須用高湯濃縮了才行,菌粉是可以增鮮,但那是必須要經過煮的,只靠開水泡,菌粉非但不會增鮮,反而會有一種黴味出來,而用高湯濃縮的湯料,怎麼保證不變質是個老大難的問題,所以說,在密封技術沒有出現的時代,泡麵絕對不是行軍或者說旅人的乾糧佳品。

行軍糧,至少得保證在沒密封的情況下,一兩個月不會壞,所以只能選用含水份少的,再用油紙包好了才行。

餅乾似乎是可以,但餅乾也必須經過輕微發酵,烤制的過程中體積也會膨脹,最後還是孫嘉英出了個主意,先將麵粉炒熟,然後再按三份熟面,一份生面的比例用油和好,再按模送去烤制,如此一來,發酵的程度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乾糧解決了,水就成了問題,雖然說,如果對西南用兵,對東北用兵,冬天雪多的是,但王況知道,在冬天,有沒有一口熱水喝進肚子,對戰鬥力的影響可是不小,如果需要隱蔽行蹤,或者說需要小股作戰的話,有時候是不允許生火燒水的,怕的就是炊煙被敵人發現。

唯一可行的辦法就是用生石灰,這可是武俠小說裡百用不爽的暗器,王況自己也喜歡用,別看他平時好像都不在意的樣子,但身上,總是會有一小包的生石灰揣著,所謂防人之心不可無,尤其是自從知道於祁中對自己恨之入骨後,王況就更小心謹慎,黃大總不能時時刻刻的都在自己的身邊的。

所以說,如果每個軍士身上都揣一包生石灰的話,碰到不能生火燒水的情況下,就可以用生石灰兌水來給食物加熱,燒開是別想,但至少溫熱的湯還是能喝上一口的;若是碰到緊急情況,生石灰還能當做暗器使用,迎風灑去,幾乎就可以以一擋十了,而朝鮮和吐蕃卻是到了明初的時候,才知道用石灰的。

對於李老2許的縣泊,王況也是知道自己需要裝模作樣一番的推辭的,三次是不必要了,至少總是要一次的,再喜歡官位,也不能做得那麼明顯麼,所以,王況很是言辭誠懇的寫了封摺子,讓小六子帶回去,說是自己無德無能,當不起陛下這麼重的封賞,又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