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是百來斤的樣子。滷味剛推出的時候,銷路肯定不大,倒也是不愁原料來源。但如果以後銷路大了,這肉可就少了。
聽得王況把情況一說,孫銘前也愁眉苦臉起來,東西是好,可也得要有充足的貨源啊,剛才的香味他是聞到了的,可以肯定,今後這滷味必定將給客棧帶來滾滾財源。
“其實,很多東西都可以滷的,雞子鴨子(雞蛋和鴨蛋),雞鴨,豆腐都可以。”王況也試著幫孫銘前開啟思路:“雞鴨可以整隻滷,而且,滷的品種越多,這滷湯就越香。還有就是豚(唐時稱豬為豚,王況後世就知道了的)肉滷起來也很香,尤其是耳朵和大腸。”
“可豚肉滷來有人吃麼?”孫銘前有些發愁。
“富貴人家不吃,但走夫販卒總是會吃的吧,時間長了,總是會有富貴人家嘗試的,總能開啟銷路。”王況可是知道,後世的中國人吃得最多的就是豬肉了。更何況,王況還見過就在南門不遠處,還有家賣豬肉的小鋪子呢,可見得豬肉還是有人吃的,只不過是上不得席面罷了,這就如同後世,一般操辦酒席,雞鴨下水是一般不上臺面的,但平時喜歡吃的人卻多了去了。
孫銘前也知道這點,被王況一說也就心裡豁然開朗,當下把孫掌櫃拉來,吩咐去肉鋪買些豚肉來,王況這邊也交代孫掌櫃順便把平時幾乎賣不動的大腸和豬頭也賣下來(大腸由於有股子騷味,很難處理,一般人都不大愛吃,豬頭也是很難處理,所以也就賣不動)。王況是知道怎麼處理的,也不發愁。而且,豬身上最好的肉可都在頭上,就是豬的兩塊咀嚼肌,俗稱合頭肉的,合頭肉不管是炒來吃或是煮湯,都是又滑又脆。後世的菜市場上是幾乎買不到合頭肉的,都被肉販留著自己吃或專門賣給酒店了,而合頭肉量不大,一隻二百斤重的豬也不過能得到半斤。
(這裡順帶說下合頭肉的辨別,合頭肉帶了很多白色的橫紋,很像是筋,但炒熟後決不硬,很好嚼,也決不塞牙。很多酒店裡賣的豬頭肉(酒店裡具體叫什麼一時間忘了)都是拿裡脊肉用嫩肉粉醃過後冒充的,吃起來有股怪味,而合頭肉根本不用嫩肉粉,隨便怎麼烹飪都很脆。一頭豬才那麼點合頭肉,那麼多人吃,家家酒店都有這道菜,哪裡來的這麼多原料?如果諸位在酒店裡吃到這道菜,稍微一看就能看出來,沒有橫紋且肌紋理長的絕對是假的;真的合頭肉肌肉紋理都很短;也就不到一厘米左右。)
第一次用分割線---------------------
昨晚一晚沒怎麼睡,都在考慮劇情今後的走向問題,一直到凌晨才迷迷糊糊睡下,好在灰雀現在是無業遊民,不用愁上班遲到的問題。現在基本有了個思路,才接下寫了,今天提前銷假,先傳一章,如果速度快晚上再傳一章。
第十三章 富來客棧的春天(下)
不大工夫,孫掌櫃就把東西買來了,那肉鋪的老闆見孫掌櫃把整櫃副的大腸都買了,很是高興,順便就幫孫掌櫃把豬頭給解了,倒也省了王況很多麻煩。
買來後,王況看看那大腸,還是處理的很乾淨的,肉鋪掌櫃的本來就怕大腸賣不動,因此很是費心的將大腸處理得乾乾淨淨的,這樣一來也好賣些,要是沒處理乾淨,誰會買啊?唐人並不知道該如何去除大腸臊味的方法,本來就少人吃,再處理不乾淨就更沒人買了。
讓一直在院裡溜躂逗鵝玩的王師傅幫忙找來一斤松香後,王況找了個小鍋,把松香放鍋裡,放在灶前的火上融化,又告訴祝四娘子,先用鹽搓大腸,搓個約摸一刻鐘後再用幾次清水洗淨,然後用淘米水搓洗,本來用山粉洗是最好的,但唐時沒山粉,只能用淘米水代替了。
等了一會,松香已經化開,這時候王況已經把合頭肉從豬頭皮上切下來了,他把豬頭皮肉朝下,皮朝上放在一塊木板上。把融化了的松香均勻的淋到豬頭皮上毛多的地方,尤其是兩個耳洞更是填滿了。不用等多久,松香就已經開始凝固了,趁著松香還沒完全凝固,王況開始從豬頭皮上往下剝松香,更把兩個耳朵切開來剝,等剝完再看豬頭皮,光光的一根毛都沒了,全被松香沾了下來,就連最難處理的耳洞裡也是乾乾淨淨的。這下把在一旁看著的孫銘前和王師傅他們看得是嘖嘖稱奇。均是大呼,沒想到松香竟然還有這等妙用(松香本來就可以入藥,用融化的松香拔毛是很安全的,即使有些許殘留對人也是無害,但後世很多不良商販為節約成本改用瀝青,這就是太黑心了)。
這時候祝四娘子已經把大腸洗淨,正拎著洗好的大發楞,以前家裡困苦的時候,她不是沒吃過豬下水,那大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