們到時候有什麼臉在玲綺的面前自稱叔叔。”
呂布的決定讓大勝而歸的宋憲等人唉聲嘆氣,侯成忍不住跟宋憲小聲嘀咕道:“宋憲,你說主公這是怎麼了?”
宋憲同樣小聲嘀咕道:“不知道,不過我估計是李儒那傢伙在背後搗的鬼。媽的,讀書?老子會寫自己名字就不錯了,要我讀書?那還不如殺了我呢。”
“沒出息的東西!不知道排兵佈陣,我怎麼放心對你們委以重任。咱們如今手上兵馬雖然不多,但日後肯定會擴軍。你們大字不識一筐,扁擔倒了不知道念個一字,到時怎麼領兵?軍中雖然以強者為尊,可主帥的人選是一個只知道打仗往前衝的人可以擔當的嗎?”呂布頗有些恨鐵不成鋼的對侯成等人說道。
雖然捱了罵,但侯成等人卻聽出來了,呂布打算以後擴軍,而且有意從他們這些人中挑選主帥。不想當將軍計程車兵他不是好士兵,這話放在侯成等人的身上同樣適用,這樣看來,讀書是很必要的。
“主公,你是什麼時候有讓我等唸書的想法的?”曹性開口問道。
“……從我得知張掖王興辦漢興學院開始。”呂布沉默了片刻,緩緩說道。因為距離張掖甚遠,再加上呂布也沒有錢去組織什麼情報部門,等他得知從張掖傳來的訊息的時候,往往都已經是過時的訊息。
其實呂布也沒想的那麼遠,好在他身邊有個李儒,在得知張掖王興辦興漢學院的訊息以後,李儒就對呂布斷言,張掖王遲早會返回中原,而且還是那種不需要拉攏中原士族的迴歸。
呂布對張掖王會重返中原絲毫不懷疑,但對李儒說張掖王不需要拉攏中原士族的說法卻保持懷疑。在中原的這段時日,呂布已經深刻理解到了中原士族的強大,張掖王若是不打算依靠中原士族,那日後誰來幫張掖王治理天下。
對於呂布的疑問,李儒微微一笑,“主公,你真以為張掖王興辦學院只是為了替鄭玄實現施教天下的願望?想想看,興漢學院分文學院與武學院,文學院出文官,武學院出武將,一旦興漢學院成了氣候,那就可以為張掖王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中原士族之所以強大,就是因為大量的文臣武將出自士族,可張掖王如今另闢蹊徑,繞過中原士族自己培養所需的人才,那樣一來,他有何必去在意中原士族的嘴臉。一旦興漢學院做大,那些中原士族看似強大,到最後凡是不選擇順從的,勢必都會逐漸沒落。這是真正的兵不血刃,沒有了仕途保證計程車族,充其量也就是個人口眾多的大戶,除非士族造反,否則他們只能乖乖接受張掖王制定的新規則。”
“照你這麼說,張掖王一開始就準備著與中原士族為敵?那他這不是想跟天下為敵嗎?他能成功?”
“能不能成功我不知道。可一旦讓他成功,那這天下恐怕就真的要像他所興辦的那所學院一樣,漢室會再次中興。”
李儒與呂布的這段談話只有呂布跟李儒二人知道,誰也沒有跟旁人說。別人信不信先擱在一邊,萬一日後讓張掖王知道他的心思被人提前捅出去,自己二人肯定沒有好果子吃。這是許做不許說的事情,越少人明白越好。
呂布沒有跟侯成等人說這些,在呂布看來,侯成這些人可為勇將,但絕不可為帥。唯一有點希望可以在將來獨當一面的,也就只有張遼跟徐榮。不過看在跟隨自己多年的份上,他也不想將來因為個人能力的問題而冷落了侯成這些人。可想要提拔他們,他們也要有可以拿得出手的本事不是,否則只顧著照顧舊部,難免會讓新人心生不服。
可惜侯成等人此時還不理解呂布的良苦用心,一個個愁眉苦臉,跟死了至親似的,看得呂布氣不打一處來。
兩天後,呂布派出的張遼遇到了前來山陽與呂布匯合的李儒一行人,在從李儒口中得知郝萌背主的訊息以後,張遼又驚又怒,當即一面派人返回軍中報信一面護送李儒一行人加快行軍速度。
得到張遼報信,呂布不由感到一陣陣後怕,暗自慶幸當初聽從了李儒的建議,留下徐榮在濮陽,否則郝萌說不定真的可以得手。自從正妻中箭身亡以後,呂布就對自己的獨女看得越發重視,他真不知道一旦愛女受制於人,自己是否能狠下心腸不顧女兒的死活。現在好了,愛女無事,而背主的郝萌此時也死無全屍。
侯成等人此時也終於明白陳宮為何要不告而別,敢情呂布所說的虧心事就是指這件事。難怪呂布說兗州士人不可信。現在看來,的確不可信,兗州也不是他們這些人的立足之地。
等到李儒一行人回到軍中,呂布先去看了看自己的愛女,隨後便召集眾將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