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現在聲名不顯,但也應該小有名氣,你路過的時候記得派人打探一下,要是找到了的話,想辦法讓他來洛陽找我。”劉福想了想後答道。
“啊?敢情不準備留給我啊?”
“當然,徐晃、太史慈給你了,回頭莊子裡的力量我也準備轉移過去八成,我身邊沒人用怎麼行。唔……再想想,說不定還能想起幾個能用的。”
“……主公,既然缺人,之前在宛城的時候幹嘛不招攬秦頡身邊的那個黃忠,他也是員猛將。”
“人家有主了,更何況這次封賞以後他肯定會得一個不小的官職,可我能給他什麼?我可不想挾恩圖報,利用他兒子黃敘迫使他為我效命。不過等那個秦頡死後,我再命人找他就沒有問題了。”
“那個秦頡萬一會活很久呢?”
“沒事的,我找華佗悄悄給他看過,華佗告訴我秦頡十年之內必亡。我正好趁著機會加強一下自己的本錢。想要引鳳棲梧桐,我們自己也必須要有梧桐才行呀。我如今除了頂著一個皇子的身份,也就只剩下一些錢了。我給不了那些人一個前程,自然也就沒有想過去招攬他們。先把關係打好,將來開口的時候也容易一些。”
“主公不必妄自菲薄,只有短視的人才會看不到主公身上的未來。”
“呵呵……我以後能不能在人前有面子,就要靠你們這些人替我掙了。老賈,既然你覺得那個閻忠可用,不如把他叫來,咱們一起商量,總好過就我們兩個費腦筋。”
“對啊,詡怎麼沒想到。閻忠身為名士,那交友必定比詡要廣,有他在的話,我們可以更容易找到我們需要的人。”賈詡一拍大腿說道。
趁著賈詡讓人去找閻忠,劉福跳下了馬車,跟徐晃、太史慈還沒說讓他們去張掖的事情,畢竟張掖沒法跟中原繁華之地相比,劉福也不知道他們願不願意去。
結果過程比劉福想象的要容易,劉福只是告訴徐晃、太史慈準備將自己的基業定在張掖,問他們二人願不願意替自己走一趟,徐晃、太史慈毫不猶豫的答應了下來,多餘的問題一個都沒問。
“公子,不知賈詡那人可靠嗎?”太史慈低聲問劉福道。劉福明白太史慈問這話的意思,笑著說道:“我信他。這次你們去張掖,需要聽從他的安排,他讓你們打誰就打誰,誰也不許對他的命令提出質疑。至於你們所擔心的事情,我自然命人負責,你們不需要管這些事。還有,你們此去的目的只有一個,為我練出一支強軍。”
“不知公子打算讓我們帶多少人去?”徐晃出聲問道。
“唔……我這些年既要積攢力量又不能過分引人注意,所以力量分得很散。留在莊子裡的人也就你們現在看到的這些。不過既然已經定下了將來要發展的地方,我也就可以把分散在各地的力量抽調回來一部分了。我估計可以湊到五千人上下,你們就以這五千人為底,給我組建一支兩萬人左右的軍隊吧。當然這兩萬不是上限,只是暫時的。張掖那個地方,兵少了不頂用,兵多了負擔太重,即便有我支援也會很困難。眼下那地方就是一窮二白,我跟老賈計算過,就算計劃順利,也至少需要三年以上才能基本保證自給自足,而且還必須是風調雨順,沒有外來干擾的三年。”
想要風調雨順那要看老天爺的心情,而想要不受外界干擾,那就必須靠自己手裡的刀,還有自己的腦子。動腦子的事情可以交給賈詡,而動刀子的事情則必須得徐晃跟太史慈負責。劉福沒有跟徐晃還是太史慈透露太多,而徐晃、太史慈二人很顯然也沒有刨根問底的習慣。或許在他們心裡,既然已經決定奉劉福為主,那按照劉福的吩咐去做,自然也就不會有錯。
對於這樣的手下,劉福是很希望再多一些的。只是很可惜,劉福身上沒有王霸系統,不用自己不去找,那些名臣猛將就會主動靠過來。也不是沒有派人去那些名臣猛將的出生地附近活動,期望可以遇上幾個,然後搶在別人之前招攬過來。只是那些名臣猛將四肢健全,不可能總待在一個地方等人去找。名人也是人,也要為自己的一日三餐奔波。劉福派人提前去招攬,完全可以用撞大運來形容。就是運氣差了點,一回也沒撞上。
有話則長,無話則短,剛剛平定了黃巾之亂,普通的毛賊是斷然不敢在這時頂風作案的,尤其是劉福這種成建制的軍隊,更是避之不及。這一路上劉福走得很安穩,護送著何老太爺一家平安到達宛城。眼瞅著已經看到洛陽城門了,早一步得到訊息的大將軍何進立刻帶人迎了上來。
何老太爺的譜很大,連馬車都沒下,只是衝著站在馬車旁向他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