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穩定軍心,別說殺一個,就是殺十個八個秦頡也不在乎。見到黃巾賊準備攻城,秦頡不放心南門,這才帶人過來,聽了劉福的解釋後也沒多說什麼,望了一眼城外的黃巾賊,問劉福道:“賢侄可有對策?”
“啊?……先看看再說。”劉福沒想到秦頡會突然問自己這個問題,先是一愣,隨即敷衍道。還沒開打就問有什麼對策,是不是問得早了些?
秦頡也自覺失言,正不知該如何繼續談話,來到城下的黃巾信使大聲對城上眾人喊道:“城上的人聽著,立刻開城獻降,饒爾等不死。”
“射死他。”劉福冷冷的下令道。
“且慢……”秦頡剛開口阻止,旁邊已經有人舉起了弓弩,一直注意城頭動靜的信使見狀連忙掉轉馬頭就跑,只是城上的人居高臨下,還沒等他跑出五步,後心就中了一箭,摔落馬下氣絕身亡。
“賢侄,兩軍交戰不斬來使……”
“秦太守,城外是叛賊,跟他們沒什麼規矩好講,他敢來,我就敢宰。看這些黃巾賊對宛城勢在必得,你還是命人打起精神,應對那些黃巾賊的攻城吧。”劉福打斷秦頡的話道。
被劉福如此不給面子的打斷,秦頡的心裡也隱隱有了火氣,狠狠的一甩衣袖,帶著人離開了。劉福的話沒說錯,城外的是叛賊,不管叛賊如何許諾,身為大漢太守的秦頡都不可能開城投降。
有道是仇人相見分外眼紅,孫夏早已得知守衛宛城南門的官軍就是殺害自己弟弟孫仲的人,這次分配攻城任務,孫夏如願以償的得到了攻打南門的任務,此時見自己按照慣例派出的招降使者被殺,立刻按耐不住的下令攻城。
看著推著攻城車,扛著雲梯直奔南門衝過來的黃巾,劉福帶著不能參加戰鬥的郭嘉等人退入城樓,把戰場指揮權交給了此時負責守城的典循、典韋等人。
戰爭從來就不是兒戲,更沒有任何藝術性可言,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城外的黃巾想要攻進來,城裡的守軍卻無論如何也不能放黃巾賊入城,不可調和的矛盾必定引發激烈的衝突。
黃巾缺少攻城的器械,除了衝南陽繳獲的雲梯外,所謂的攻城車也就是將一些粗大的樹幹捆綁在一起放在一輛車上,由數十名壯漢推著撞擊城門。只是對付這種攻城車並不是很難,守衛城門的守軍將劉福早就命人準備好的火油自城上倒下,澆在城下的攻城車上,隨後一支火把扔下去,城下立刻出現了一個巨大的火堆,一時半會城門附近無人可以靠近。
至於那些靠上城頭的雲梯,自然有典韋、典循帶人用叉杆推離城頭,隨著一聲聲的慘叫,別看黃巾賊攻勢兇猛,但能夠爬上城頭的卻是少之又少。
當第一波攻城的黃巾賊退去的時候,宛城城下丟下了一地的死屍,有被弓弩射死的,有被開水燙死的,也有被大火活活燒死的,有些行動不便,尚還未斷氣的黃巾賊發出一聲聲的哀嚎,但無一例外的被城上的官軍放箭射殺。
孫夏沒有指望頭一波攻擊就可以打垮城上的守軍,待到攻城的黃巾退回本陣以後,孫夏一揮手,第二波攻擊立刻展開。
一直待在城樓內的劉福見狀當即把典循那一隊給換下休整,命徐晃帶著何家的私兵補上。又是一番激戰,黃巾賊還是沒有如願攻上城頭。
第三波攻勢幾乎沒有絲毫的停頓就再次來臨,這回劉福把典韋的那一隊給換下,已經經過短暫休整的典循那一隊立刻接手。
打仗除了拼數量,裝備,士氣外,最主要的還是拼各自的意志力,誰能堅持到最後,誰就可以笑到最後。二戰時期,德國依靠精良的裝備,以閃電戰攻佔了蘇聯大部分領土,幾乎就是一口氣打到了蘇聯的老家,可在蘇聯隨後以人命換時間的策略下,最終還是沒有堅持住,敗下陣來,不僅沒有吞下蘇聯這個龐然大物,反而被蘇聯人打到了老家。
冷兵器時代,以人為第一要素,哪怕裝備不夠精良,數量不夠充足,但只要兵卒悍勇,意志力堅韌,往往就可以轉敗為勝。古代戰爭史上那些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除了不可缺少的奇謀妙計外,最關鍵的還是兵卒的個人素質。
攻打宛城的黃巾賊人數眾多,但要論起作戰素質,卻是無法與官軍相提並論。大多數黃巾賊在從賊之前不過是整日手握鋤頭的農夫,如今突然改行拿起了刀劍,打順風仗的時候還沒問題,一旦碰上硬骨頭,那膽小怕死的本性就會暴露出來。
孫夏不是一個莽夫,雖然暫時被仇恨矇蔽的雙眼,但在攻城連番受挫,尤其是手下攻城不再像剛開始時那樣拼命以後,他還是果斷的下令鳴金。戰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