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還是必須要由朝廷來頒佈才顯得更加正規一些,而曹操恰恰就掌握著這種權利。
自立為王,袁譚也不是不可以幹。但袁譚還是想要更正式一些。受朝廷任命的王,比起自立而成的王,含金量要更高一些。
但想要獲得齊王的封號卻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曹操的用意很明顯,袁譚想要成為齊王,那就必須要跟袁紹徹底翻臉。可那樣一來,袁譚與袁紹之間就再也沒有任何轉圜的餘地,這是袁譚不想接受的。
“先生,可有什麼建議?”袁譚開口問郭圖道。
郭圖緩緩睜眼,目視袁譚輕聲說道:“主公,大義滅親。”
大義滅親,很冠冕堂皇的一個理由。但仔細想想,但凡是能夠做出大義滅親這種舉動的人,真的就值得人信賴嗎?連自己的至親都不放過的人,還有什麼人會被放過。
郭圖的話給了袁譚接下來要做的事一個完美的理由。雖然漢室已經不值得效忠,但掛羊頭賣狗肉的事情,還是可以做的。為了王位,袁譚在袁紹與曹操正在官渡激戰的時候,悍然舉兵,以討伐漢賊的名義,渡過黃河討伐平原郡。
得知這個訊息以後,曹操大喜,當即奏請朝廷封袁譚為齊王,而袁紹則是大怒,急令二子袁熙自幽州返回,率兵攻打袁譚,死活不論。而隨著袁譚的加入,袁曹之戰的結果也開始變得撲朔迷離,誰也不敢保證誰會是最後的勝利者。
袁譚的攻擊並不順利,雖然袁譚在得到青州以後一直在養精蓄銳,但怎奈袁紹早在出兵攻打曹操之前就已經留了一手,專門防著袁譚。除了一開始袁譚偷襲得手外,在袁紹留在平原郡的兵馬調動開來以後,袁譚軍想要繼續深入就變得困難起來。
別看袁譚是奉詔討賊,但袁譚手中的詔書究竟有多少人會認,這還是一個未知數,至少在河北袁紹的地盤裡,朝廷的詔書沒有多大作用。袁譚原本也幻想過傳檄而定這種美事,可在派出去的使者被人把人頭送回來以後,袁譚就打消了這個念頭。
袁紹有三子,長子袁譚自立門戶,三子袁尚最受袁紹喜愛,唯獨二子袁熙,顯得有些四六不靠,因為庶子的身份,袁熙從一開始就沒有成為袁紹接班人的資格。袁熙本人也很清楚這點,老實本分的聽從父親袁紹的安排,只等袁紹百年以後,盡興輔佐三弟袁尚。
從個人能力來看,袁譚可以說是袁紹三子中最出色的,雖然人品有點瑕疵,但如果沒有一點真才實學,又怎麼能成為了一州之主。而袁熙雖然比不上袁譚有本事,但好在田豐、沮授這兩個不受袁紹待見的河北智者隨行在側,有他們二人在,袁譚跟郭圖是佔不到什麼便宜的。
戰事的膠著令袁譚心浮氣躁,朝廷雖然下旨封袁譚為齊王,但聖旨以及齊王的儀仗卻始終沒有送到袁譚的手裡。袁譚知道,這是曹操在逼自己,什麼時候擊敗了袁紹,袁譚什麼時候才能正式成為齊王。
到了這時候,袁譚也沒有退路可走了,他與袁紹之間已經沒有了任何轉圜的餘地。袁紹不會放過他,而他也不打算放過袁紹。
袁熙率領袁紹軍在平原城外與來犯的袁譚軍展開了激戰,雙方死傷眾多,誰也不肯輕言放棄。
徐州,與青州接壤一帶
曹丕很是鬱悶的看著叔父夏侯。他原本以為到了夏侯帳下以後可以殺敵立功,卻沒想到期望的戰事沒有爆發,袁譚為了齊王這個王位給袁紹父子反目了。
“叔父,既然袁譚已經率兵攻打袁紹,你看我們是不是抽調一部分人馬去官渡支援主公?”曹丕恭聲對夏侯建議道。
“子恆,最近過得是不是很不安?”夏侯看了曹丕一眼後問道。
“叔父明鑑,侄兒一直憂心戰事……”
夏侯不等曹丕把話說完,微微搖頭說道:“子恆,叔父面前不需說那些糊弄外人的話。你這段時間過得很不安,不是憂心戰事,而是擔心你自己繼承人的身份不保,是也不是?”
“叔父,您說的哪裡話?兄長的確比我要出色……子文也很強……”
“子恆,你知道你最大的缺點是什麼嗎?”夏侯再次打斷曹丕的話道。
“叔父,我真的沒有擔心……”
“子修回來了,子文也回來了,你擔心自己會被子修搶走繼承人的身份,這並不是什麼難為情的事情。這很正常,換了誰都會有你這種想法。只是你這種想法太多餘了,無論是子修還是子文,你的父親都不會將他們定為自己的繼承人。不光是他們,就算是還在長安的子建,也沒有成為繼承人的可能。”
“……還請叔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