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任人擺佈。關於這點陳到就是最好的例子,作為劉備身邊最精銳的白耳兵主將,落水被俘連點反抗的餘地都沒有。
但如何應對西漢水軍的新式戰船,諸葛亮此時也是一籌莫展。其實對付西漢水軍新式戰船最好的辦法就是拿出與西漢水軍同樣的戰船,可對於孫劉兩家來說,恰恰就是這點辦不到。
戰船不可能一夜之間就造出來,而戰船上的新式武器也不是一天兩天就能琢磨出來的。照貓畫虎,最終只會畫虎不成反類犬,空耗錢財而已。
一時也沒了主意的諸葛亮只能建議劉備為自家戰船上多備弓弩,同時將軍中大船集中起來,像艨艟那種用來機動的小舟,暫時就不必在意了。
“主公,微臣想要去找周瑜談談,那周瑜精通水戰,或許從他那裡可以得到應敵之策。”諸葛亮向劉備建議道。
劉備當然也清楚周瑜的厲害,之前也動過去問問周瑜的心思,只是周瑜畢竟不是自己的臣子,自己主動去問,顯得有點掉價。而如今諸葛亮主動提起此事,劉備自然應允。
只是周瑜如今的日子過得並不好。遙想當年,跟隨孫策平定江東時,周瑜是何等意氣風發,在江東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所說的話即便不能算是一言九鼎,那七八鼎還是有的。可隨著孫策一死,孫權上臺,周瑜的日子就一日不如一日,有時候周瑜還真是後悔當初自己與張昭支援孫權上臺,還不如不顧名聲的做個權臣,立孫策的幼子孫紹為江東之主呢,至少不會變得如眼下一般處境尷尬。
周瑜與諸葛亮見面後不由相視苦笑,這對難兄難弟同病相憐,都攤上了一個不怎麼靠譜的主公。用到你時千般好,不用你時扔牆角。
在收兵回營以後,孫權藉口要回後方籌糧,把自己造成的爛攤子扔給了周瑜料理。可臨走之時,又為了提防周瑜留下了數名監軍,名為輔佐,實為監視,叫周瑜好不惱火的同時又苦無訴說的物件。
對諸葛亮,周瑜是有好感的,共事過一段時間,讓周瑜覺得諸葛亮是這世上為數不多能跟自己說得上話的人。見到諸葛亮以後,周瑜忍不住對諸葛亮倒了倒心中的苦水,而諸葛亮對劉備也是一肚子的不滿,原本二人是準備商議一下應對西漢水軍新式戰船的問題,可談著談著,兩人就把話題扯偏了,幾乎就變成了訴苦大會,等到二人終於止住了話頭,不由相視一笑,一種知己的感覺油然而生。
心裡話說出來人就感覺痛快了許多,思路也清晰了許多。針對西漢戰船的拍杆與投石車,周瑜與諸葛亮同時認為都不是能夠在短時間內解決的問題。的確,孫劉兩家也可以學著西漢水軍那樣裝備在自家戰船上,但用什麼樣的投石車,裝多重的拍杆才不至於讓自家戰船還沒打到人反倒將自家戰船弄沉,這個問題很嚴重。
細作要派,但估計收效不大,西漢軍的軍紀嚴明,閒雜人等根本就接近不了,而想要收買西漢軍的人也不太可能。透過了解,周瑜與諸葛亮驚訝的發現了一個問題,西漢軍計程車卒竟然人人識字,其中將校級的軍官更是多出自興漢學院武學院。
因為立場的問題,周瑜跟諸葛亮都對興漢學院只知其名,不知其實,尤其是興漢學院內的武學院,那更是閒雜人等不得一探究竟的地方。而對於由西漢皇帝劉福建立的西漢科研院,那更是兩家細作的禁地,除了知道西漢有這個地方,對於裡面的情況,兩家直到今日也不知什麼。
對於技術的保密工作,西漢皇帝劉福明顯要比孫劉兩家要做的好,周瑜跟諸葛亮除了知道西漢層出不窮的新鮮玩意是出自西漢科研院外,其他的就是一無所知。而在看到西漢戰船的拍杆與投石車後,周瑜跟諸葛亮更是對西漢科研院充滿了好奇。
“目前來看,除了在戰船上多備弓弩,也沒有什麼好的辦法。”諸葛亮皺眉說道。
對面的周瑜點頭補充道:“嗯,還要多備火矢,上不了船,那就只能放火燒船。”
這是不是辦法的辦法,技術上無法抗衡,那就只能依靠數量來彌補,很讓人無奈,但又是眼下唯一的辦法。
商量完了正事,諸葛亮並沒有馬上告辭離去,而是繼續與周瑜閒談了起來。至於閒談的物件,自然而然就落到了對岸的西漢皇帝劉福身上。這也是沒有辦法的,兩人的主公都不好拿來做談資,而二人又不想當著對方的面自怨自憐,可這一談二人才發現,越是瞭解劉福,越是發現劉福的恐怖。
這劉福自出道以來似乎就沒有吃過什麼虧,所做的一切似乎都是順風順水。一個人一段時間順風順水還算正常,可要是一直順風順水,那就有點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