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亮很忙,劉備也不想在這時分了諸葛亮的心。
南蠻之行讓諸葛亮親身體會到了西漢的財大氣粗,為孟獲訓練的南蠻八陣兵雖然不盡心,但阻擋成倍的對手應該不成問題。但誰能想到龐統竟然乾脆放棄智慧上的較量,一力降十慧。抽調五百投石車製造石雨直接將南蠻八陣兵給活埋。西漢能活埋南蠻八陣兵,那就能活埋荊州八陣兵。
諸葛亮對西漢這種不按套路出牌的做法很頭疼,同時也很羨慕龐統。這傢伙真是走了運才會遇到如此信任他的主公,平定南蠻這種大事完全託付給龐統後毫不插手,任由龐統施為。在諸葛亮看來,平定南蠻非龐統一人之功,如果沒有劉福在背後的支援,龐統不可能勝得如此乾淨麻利。
西漢君臣之間如此信任,對荊州來說不是好事。荊州跟西漢是接壤的,打死諸葛亮都不相信西漢會在得到南蠻之地後就滿足,此時不動手,只不過是西漢需要時間消化剛剛到手的地盤。透過研究西漢,研究劉福本人,諸葛亮發現西漢做事喜歡步步為營,求質而不求速,但凡是被西漢吞下的地方,就沒見西漢有再吐出來的時候,西域、塞外、巴蜀、幽並,現在又輪到了南蠻,西漢不緊不慢的收復著失地,憑藉強大軍力為後盾,西漢君臣按部就班的執行著自己的計劃,不受外界任何干擾。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作為荊州人,諸葛亮很清楚自己的立場,南蠻過後西漢的下一個目標是誰?不是荊州劉備就是冀州袁尚,江東孫權暫時可保安穩,但只要袁尚或者劉備玩完,接下來要倒黴的必定是孫權。
這種事情已經不需要專門有人提醒了,無論是袁尚、劉備還是孫權,三人都清楚明白自己接下來要做什麼,該做什麼,能做什麼。天下大勢到了今天已經徹底明朗,除非劉福忽然暴斃,這才有可能給其餘三家鹹魚翻生的機會,否則就是拼消耗西漢都能拖死孫劉袁三家。
經過西漢君臣這麼些年的努力,無論是經濟、軍事,還是人口,西漢都遠遠超過其餘三家總和。關中雖然屢遭戰亂之禍,但隨著劉福入主關中,關中民生逐漸恢復,到此時關中人口已經達到漢靈帝之前的水平。而與此同時,自董卓亂政,諸侯並起以來。各路諸侯便在中原一帶相互攻伐,此消彼長之下,中原人口已經被關中人口超過。當袁尚、孫權、劉備有意識的停止交兵以後,中原一帶的人口受損嚴重,想要恢復民生至少需要十年之功。
誰都想要休養生息一段時間,可一想到西漢劉福這個巨大威脅,無論是劉備、孫權還是袁尚。就沒有一個能夠睡個安穩覺的。西漢帶給三人的壓力太大,當自己身邊充斥著無數來自西漢的商品時。即便刻意的不願意去留意,也不得不記住西漢這個讓自己寢食難安的存在。
諸葛亮很忙,為了對付西漢,諸葛亮這段時間一直在分析聯合誰與西漢為敵。光憑劉備、孫權、袁尚三家聯合在諸葛亮看來還遠遠不夠。萬幸西漢也不是鐵板一塊,在陰暗的角落裡,總會藏著一些對西漢心存敵意的人,而諸葛亮要做的,就是將這些人找出來,聚集到一起。
這件事關係重大。甚至會影響天下大勢,天生謹慎的諸葛亮負責此事,正是最佳的人選。為了以防萬一,諸葛亮並沒有貿然與那些被自己挑選出來的人進行聯絡,而是更加嚴密的派人去監視對方的一舉一動,然後從回報的情報來分析那些人中究竟哪些人還有膽子與西漢的皇帝劉福作對。
歸降西漢的人中,以曹操的身份最為顯赫。而諸葛亮卻不認為曹操會選擇與自己合作。原因無他,曹操歸降西漢以來,並沒有受任何委屈,而他曹家的子嗣也憑藉各自的能力在西漢各個領域各佔一席之地。曹操長子曹昂是劉福身邊的親信,次子曹丕如今也正式進入西漢官場鍛鍊,三子曹彰在軍中效力。四子曹植雖然沒有入仕,但在士林清流中已經嶄露頭角。曹操不可能為了諸葛亮一個虛無縹緲的承諾就拿自家幾個孩子的前程做賭,更何況就算曹操不是君子,但他與西漢皇帝劉福相交深厚,在劉福沒有做出對不起曹操的事情之前,以曹操恩怨分明的性格,他也不會做出對劉福不利的事情來。曹操是諸葛亮給西漢添堵的第一人選。但考慮再三後,諸葛亮還是選擇了放棄。
在西漢降臣中,影響力最大的兩個人一個是曹操,還有一個就是劉璋。不過諸葛亮打一開始就沒對劉璋抱什麼希望。倒不是諸葛亮瞧不起劉璋,而是劉璋本人本來就不是一個胸懷大志的人,隨遇而安的性格讓劉璋如今在宗正這個位置上做的很安心,更何況巴蜀上下似乎也忘了他們這位以前的君主,劉璋在巴蜀的號召力,早已大不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