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部分(3 / 4)

小說:明朝第一國師 作者:青詞

魔術師,就是為了作弊而生的啊。

又是一陣感慨,劉同壽定了定心神,然後,他開始描文了。

''

第194章 青詞

策論當時,殿試還沒完,前面還有下半場,下半場靠的是詩詞。'。guanm。'

眾所周知,明朝對詩詞歌賦的注重,遠在唐宋之下,並非明朝文人不好此道,只是客觀條件制約了這種文學方式的進一步發展。

唐宋詩詞登峰造極,斷了先人通往巔峰之路尚在其次,最關鍵的是,經過兩千多年的發展,儒學在明朝曾經發展到了相當的高度。不消說進士,即使隨意從府試考場上抓個童生出來,即時命題一首,他們都能七步成詩。

對制藝有成的人來說,詩詞真實太複雜了,達到李杜蘇軾那樣的水準不太能夠,但中規中矩的詩詞,就是一個信手拈來。

和鄉試、府試一樣,會試、殿試也考詩詞,但起不到關鍵性的作用,頂多如虎添翼,想要逆轉乾坤是不能夠的。

不過,上述所說,乃是通常狀況,在嘉靖年間的殿試中,詩詞的重要性,全不在策論之下,由於皇帝喜歡這個。

當然,他喜歡的詩詞,不是七言絕句,也不是曲牌詞韻,而是一種特殊的詞體,青詞。

吃過午飯,下半場開考。

考題發上去的時分,考場受騙即響起了一陣壓制不的抽冷氣聲,聲響之大,甚至在廣場上構成了迴音,陣陣迴盪。

能令眾人失態至此,可見這個考題有多不著調。

連劉同壽,此刻都在心中大罵:青詞?那狗屁玩意本人連看都看不懂,更別提寫了。這是紅果果的坑爹哇?黃錦的那個死瘦子也是夠壞,怎樣也不說事前提示一下?讓人有個預備啊?

他不爽,其別人也好不到哪兒去。

嘉靖那點愛好,考生們都略有耳聞。但嘉靖十一年的那場殿試中,並沒有青詞這個標題,所以,眾人徵引前例。都沒做這方面的預備。此時一看標題,都是乾瞪眼。

能考中進士,學問自然不會差。但青詞這東西不屬於正統的文學範疇,術業有專攻,不懂就是不懂。想到這裡,眾人紛紛將視野投向了考場地方的某處,眼神中飽含著說不出的滋味。

很分明,皇上又在偏袒某人了。青詞這玩意,就是道士以之祭天禱告的東西,皇上以此為題,大道士自然大佔便宜。

殊不知,他們固然猜對了嘉靖的意圖,但劉同壽的痛苦,就無人得知了。劉同壽這個道士是假的。裝神弄鬼,他比較內行,青詞神馬的,他壓根就不會。

青詞和南北朝盛行過的駢文有些相似,詞用儷語。以四字和六字構句,極度考究對仗格律,對詞藻華美的要求,簡直達到了變態的程度。

前世時,由於獵奇,劉同壽曾在絡上搜尋過相關材料。找出了嚴嵩的代表作來看,只惋惜,他壓根就看不懂。一篇文章寥寥百多字,他不看法的字沒有八十,也有五十,字都認不全,談何看懂?更談何寫出來?

這就是溝通不暢形成的結果了。

嘉靖知道劉同壽沒文憑,可他覺得既然是神仙點化的,大道士總不能夠對青詞一竅不通,有點道行的道士都懂,神仙弟子怎樣能夠不懂?他很等待劉同壽會給他帶來什麼樣的驚喜。

看到這個標題,考官們也都在苦笑,不過,卻沒什麼人有勸諫皇帝改換標題的想法。

反正進士們很快就要入朝,遲早也要面對這項工作,尤其是那些進翰林院的,這項工作更是他們的次要業務之一。提早面對,也算是實習了,有何不可?在場的大臣們,又有誰不是這麼過去的?

不會寫?不要緊,隨著標題發下去的,還有一篇格律表。有了框架,以進士們的功底,添字句出來也不是不能夠完成的工作,只是文采有高低之分罷了。

於是,在考官們意味深長的注視下,眾考生冥思苦想,搜腸刮肚,第一次感覺到了八股文的侷限性。誰說學通制藝,就能無往不利的?這都是扯,至少青詞就不在八股文光環的覆蓋之內。

苦思之餘,有人偷眼看了眼劉同壽的動靜,發現大道士正襟危坐,看都不看格律表一眼,顯得極為從容。一工夫,眾人也是紛紛慨嘆:這年頭,還是當道士好啊,聖眷在身,連試題都是量身定做的,真是讓人羨煞。

要是劉同壽能會讀心術,讀出其別人的想法,他一定是要大罵的,誰苦誰知道,哥這會兒曾經欲哭無淚了,格律表對其別人有用,對他卻一點用沒有,除非給篇範文,否則累死他也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