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
不過這地方附近沒有民居,倒也沒惹來人們的矚目。一袋又一袋的窩窩頭從這裡運出來,自然不是新鮮剛做好的,而是今日做明日送出,這樣一來也不怕窩窩頭被擠壓散了。
前堂,魏王收到巡撫等人求見的訊息,也沒拒之不見,而是讓人領了他們進來。他雖為欽差,總管賑災事宜,到底一人之力有限,還得藉助這些地方官員。
他早就等著這些人來了。
等胡德茂等人來後,照例是一番例行公事的對話後,才切入這賑濟糧的事情。
對此,魏王早有章程,推說多地大旱,尋水尋柴不易,百姓們早就餓得夠嗆,換了糧還要回去做成吃食,太耗費人力物力,不如由官府代之,這樣一來既省了物也省了力。
本就吃不飽肚子,很多百姓為了抗餓,都是能不動就不動,這件事大家也都是知道的。再來,做一頓飯要花費許多柴火,十戶人家就要花十倍的數量,不如一起的省力。
之前沒有賑濟糧發放,很多地方的樹皮都被吃光了,如今為了做頓飯再去砍樹,難道說過了今年明年就不過了?還有馬上就要入冬,又是大量花費柴炭的季節,能省就省。
這理由太過充足,唯一的弊端就是下面的吏役多添了差事。
可食君俸祿,為朝廷辦事乃是理所應當,要不然外面那麼多人捱餓,有皇差在身的,卻沒有幾個人捱餓。
如此這般以來,胡德茂等人自然說不出個不字,倒是有人想探得背後的隱秘,可惜一無所得。
悻悻而歸,不歡而散。
等出了廣豐倉,趙天放便以有公務在身,和其他人分散了。
回到府衙後,趙大與他說起方才發生之事。
趙大是趙天放的心腹隨從,對於自家老爺和其他大人之間的官司也都一清二楚,自然心疼老爺夾在中間難做人的處境。
“老爺,小的瞧那周大人快狗急跳牆了。”
趙天放取下官帽,從趙大手裡接過帕子擦了汗,才道:“噤聲!這些事心知肚明便罷,不得隨意亂說。”
趙大委屈道:“小的也是心疼老爺,瞧方才在中丞大人那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