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間的醫書,論述病因基本上都沿襲《諸病源候論》之說。南宋時期的醫家陳無擇另闢路徑,他對歷代所積累起來的豐富的病因學內容進行高度概括,使病因學理論獲得了由博返約的發展,打破了數百年來病因學停滯不前的局面,他強調:
“然六淫,天之常氣,冒之則先自經絡流入,內合於臟腑,為外所因。七情,人之常性,動之則先自臟腑鬱發,外形於肢體,為內所因。其如飲食飢飽、叫呼傷氣、盡神度量、疲極筋力、陰陽違遞,乃至虎狼毒蟲、金瘡踒折、疰忤附著、畏壓溺等,有背常理,為外因。”
在這裡,陳無擇按照病因的來源、致病過程等將所有病因歸納為三大類:外因,指氣候因素,即六淫,也包括疫癘之氣;內因,指情志因素,即七情;不內外因,指內因和外因之外的所有因素,包括不適當的飲食、勞累、房事、外傷、事故等等。這種歸納概括了各類病因的性質,對於病因學理論有提綱挈領的作用,成為後世醫學進行病因分類的依據。
(二)診斷學上的創新
脈診在宋代有重要進步,產生了幾部脈學或以脈學為主的診斷學專著,如崔嘉彥的《脈訣》、劉開的《脈訣》和施發的《察病指南》等,這些著作為普及和發展脈學發揮了積極作用。
南宋醫家崔嘉彥所撰《脈訣》(又稱《崔氏脈訣》、《崔真人脈決》、《紫虛脈訣》)是一部以四言歌訣形式寫成的普及性脈學專著。它以通俗簡捷的文筆闡述了脈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如寸口診脈的生理學基礎,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