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1 / 4)

小說:飢餓的盛世(出書版) 作者:

癖搖H綣�嫡飧鍪�秩圓還恢憊郟�敲次頤竊儆昧硪桓鍪�擲幢硎鮃幌攏呵�〖趺獾吶┮鄧罷記�〕�普�蓯杖氳�7。57%。而我國於2005年宣佈免除全部農業稅,其佔全國稅收收入的比例不過是1。7%。

乾隆深深懂得貧富差距過大是社會動亂的源頭,所以他採取了許多照顧最底層民眾的措施。雍正十三年(1735年)十二月二十七日,繼位為君三月餘的弘曆,下達了“勸減佃租”的諭旨。他在諭中講道:“我減免農業稅,地主所得到的好處居多,那些無業的貧民,租種別人土地,終歲勤勞,但是卻得不到我的恩澤,還是要按原來的比例交納地租。這無疑不合適。如果這些受朕恩惠的地主,把所受的恩惠讓一半給佃戶,那就最好了。”

因此,乾隆一朝經常命令各地官員勸諭地主減輕田租,對那些讓租者,加以鼓勵。他認為,這樣才能構建一個和諧的盛世。“朕視天下業戶、佃戶,皆吾赤子,恩欲其均也。業戶沾朕之恩,使佃戶又得拜業戶之惠,則君民一心,彼此體恤,以人和感召天和,行見風雨以時,屢豐可慶矣。”

除了免稅救災、鼓勵墾荒等措施之外,乾隆皇帝在興修水利工程,推廣紅薯、玉米等高產作物,鼓勵人口流動方面都採取了卓有成效的措施,每項工作的成果都超越中國歷史上其他帝王。

有人說,乾隆年間的人口增長並不是中國出現的個別現象,而是全世界的共同規律。整個18世紀,全世界的人口從6。41億增長到了9。19億,增幅高達43%,這在人類歷史上是前所未有的。這種現象的出現,主要是得力於紅薯、玉米這兩種“18世紀的食物革命”。

確實,紅薯、玉米是推動乾隆“全盛”的兩支有力的助推火箭。乾隆皇帝在這兩種作物的推廣中起了巨大的作用。他在北方大力推廣紅薯種植,並鼓勵人們研究紅薯種植法。最先到山東、河南推廣甘薯種植技術的福建監生陳世元,得到皇帝恩賞的國子監學正之追封。而地方官陸耀因為編寫《甘薯錄》而被晉升為湖南巡撫。在皇帝的勸諭下,川、楚、陝、皖、桂等省“延山漫谷,皆種玉米”。經乾隆一朝的倡導,紅薯、玉米已經成為中國貧苦農民的基本口糧。

當然,我們不能說乾隆全盛主要是這兩種植物的功勞。在乾隆60年的統治生涯中,中國的人口增長了一倍,確切地說,增長了108%,比世界水平高出了65個百分點。18世紀初,中國人口占世界人口比重為23。4%,到這個世紀末則達到了34。06%。除了食物革命,另一功勞歸於水利,由於乾隆年間特別是中前期政治紀律清明,國家執政能力強大,黃、淮、永定河、浙江海塘都得到了空前有效的治理,各省主要河道也都得到了疏浚,在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發展農業生產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

乾隆朝農業發展的標誌性成績是全國糧食產量的增加。據吳賓《論中國古代糧食安全問題及其影響因素》一文,中國曆代口糧總量發展呈總的上升趨勢。其中秦漢為417億斤,唐代為626億斤,宋代為835億斤,明代為1392億斤。而到清乾隆晚期,一躍而達2088億斤,並達到歷史最高水平。正是農業的成績,使乾隆朝的人口發生爆炸,支撐各項社會經濟發展指標達到中國歷史的極峰。

在清代以前,中國人口多數時間在數千萬左右,只有少數幾個歷史時段突破過一億。經過康熙、雍正兩個承平時代,中國人口已經恢復到歷史最高水平。乾隆六年(1741年),乾隆進行的第一次全國規模的人口普查結果是共有人口14341萬,由於經濟繁榮,農業發展,到乾隆六十年(1795年),人口增至29696萬,50年裡翻了一番。

二 “盛世”的武功(1)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十月二十三日上午,一匹高大消瘦的驛馬穿過西便門,風馳電掣般直奔大清門。

驛馬送來的是萬里之外定邊右副將軍富德的捷報。他向皇帝彙報說,天山南北所有叛亂都已經徹底平定。這片不馴服的土地經過連續四次大軍踐踏,終於服服帖帖,不再心存異志。

這場勝利,是從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開始,三代皇帝七十多年努力的一個漂亮結局。天山南北以及巴爾喀什湖一帶從此盡入大清版圖,被稱為新疆。兩朝遺志終於被圓滿實現,清王朝最大一塊心病被徹底根除。訊息傳來,四十九歲的乾隆悲喜交集。他立刻連續拜謁了景陵和泰陵,向康熙和雍正皇帝彙報這一喜訊。望著雍正皇帝留下來的寶劍,他不禁悲從中來,痛哭出聲,因賦詩道:“質明峰樹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