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火變得漸漸稀疏,最終沉寂了下來。逃出生天的西姆一屁股坐在艦首的甲板上,心中突突狂跳,面白如紙的他,周身都已經被冷汗溼透。他是何等的幸運:若非這場突如其來的迷霧,他所在的戰艦絕不可能只被命中了幾發並不致命的炮彈、並在數倍於己的敵軍合圍中還能安然逃脫!
大難不死的四艘德國魚雷艇微微減速,開始逐漸向中間彙集靠攏。一陣旗語交流後,都遭受了不輕損失的他們決定返回赫爾戈蘭灣的最內層防線,以尋求島上重型岸炮的支援。而令西姆等德國水兵感到驚訝的是,英國艦隊竟絲毫沒有放棄的跡象,仍然吊在幾艘魚雷艇後面不依不饒。見到這一情形,西姆腦中靈光霍閃:隨著當前霧氣的不斷加重,己方島嶼上的岸炮有很大可能將會因為難辨敵我而不選擇開炮的!
正當西姆緊張焦慮的時候,一票艦艇漸漸從東南方的迷霧中顯現了出來。
ps:感謝書友二月三十戒書的打賞~~
第358章決戰裝巡首秀
海風鼓卷,浪濤紛搖。瀰漫的霧氣中,一群灰色的艦影逐漸從東南方海域現出了身影。除了體態纖長瘦弱的魚雷艇和輕巡洋艦之外,為首2艘竟赫然是體型壯碩的龐大艦艇:德國海軍在前無畏時代所特有的高塔型桅樓巍然聳峙,經現代化改裝後所裝備的蔡司4。5米基線測距儀高懸海面,如同鷹隼的厲電眼眸一般四下轉動。而在空中獵獵飛舞的黑禿鷲十字戰旗,則更加清晰地彰顯了這支艦隊的所屬陣營。
當中一艘主力戰艦上,德國海軍少將馬斯見自家魚雷艇被英國人揍得火光高竄、濃煙滾滾,雙眸中怒火閃耀,手掌緊握成拳。無論從哪個角度而言,英國艦隊趁霧殺入赫爾戈蘭灣、炮擊德國巡邏隊的舉動,都是他這個基地防禦司令所無法容忍的極度挑釁行為。而現在,他已經帶著包括2艘海因裡希親王級裝甲巡洋艦在內的大部隊掩殺而至,誓要讓這些敢於虎口拔牙的英國人付出相應的代價!
海因裡希級裝巡於1896年開工,1899年服役,在世紀交接的那段歲月裡無疑是世界上最頂尖的艦艇。它裝有2座雙聯裝283毫米l42主炮、10門單裝150毫米副炮和10門88毫米速射炮,火力較英國同期竣工的“王冠”級渣渣一等巡洋艦呈現出絕對碾壓的優勢。作為德國第一級以艦隊決戰為目的而打造的裝甲巡洋艦,該級艦擁有250毫米厚的水線裝甲,航速同樣能達到20節之快;在無畏艦出現之前。標準排水量11600噸的海因裡希級一直是除本國後續決戰裝巡以外的最強大的快速主力艦。
在此前服役的十餘年裡。2艘海因裡希級始終作為決戰兵器而與公海艦隊主力形影不離;然而這場戰爭的爆發。卻給了它們一個獨當一面的機會。
隨著英國海軍對德戰術改為更加穩妥的遠端封鎖,德國海軍在家門口的可活動範圍驟然加大;在這種情況下,作為公海艦隊前哨的赫爾戈蘭灣巡邏部隊的任務便驟然增加。很明顯,如果德國只在赫爾戈蘭灣部署一支由幾艘輕巡洋艦和些許魚雷艇所組成的巡邏部隊的話,那麼這支部隊將很難保證在未知衝突中對英國艦隊的優勢。除此之外,威廉港外的傑德河口水位也是一個隱患:由於此處水深的潮汐漲落,使得公海艦隊的主力鉅艦只能在上下午漲潮時的各6個小時的時間內透過河口進入北海;這意味著一旦河口處於落潮水位,這些戰列艦和戰巡都只能呆在港口中趴窩。根本無法支援到赫爾戈蘭。有鑑於此,公海艦隊司令英格諾爾便將2艘海因裡希級派到赫爾戈蘭灣常駐,一旦遇敵,便可用它們所裝備的11英寸大炮進行及時有效的支援。
根據馬斯少將之前規劃的作戰條例,自己這兩艘決戰裝巡對友軍的支援與否,要根據英國人的場上陣容情況來定,畢竟這兩艘老艦和整個英國大艦隊的實力完全沒有任何的可比性。而根據前方魚雷艇所發回的報告,英國人只有1艘輕巡和一些驅逐艦這些雜魚部隊,這登時就讓馬斯下定了出擊的決心。在他看來,英國人的這場行動只是一次小打小鬧。即便是還有部分英國軍艦沒有被己方魚雷艇所探知,其總兵力也不會多出多少。為了保險起見。馬斯在接到魚雷艇上發來的求援電訊後並沒有立即出動,而是等待今天並不當值的“約克”號裝巡完成生火之後再行出擊;再加上隨行護衛的2艘輕巡洋艦和12艘魚雷艇,馬斯完全有信心能給這些偷襲赫爾戈蘭灣的英國人一個狠狠的教訓!
煤煙滾滾,噴吐蔽空。在繚繞後弋的濃重黑煙裡,兩艘裝甲巡洋艦很快將速度開到了當前他們所能達到的19節極限,向前方全速駛去;即便是身在司令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