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艦。
此時,對與提爾皮茨來說還有一個利好訊息,那就是德**工支柱克虜伯公司,已經開始著手研製下一級戰列艦上所要裝備的新型主炮。
目前德國海軍戰列艦上所裝備的主武器,是克虜伯軍工於1890年開始研製的283毫米SKL40火炮。由於這種火炮是德國海軍在將舊式架退式火炮轉換成新式管退式火炮的過程當中,於11英寸級別的首輪嘗試;為了降低研製風險,該門大炮所發shè的炮彈重量只有240kg。這個重量比列強同期的10寸炮彈都重不了多少,屬於極輕的輕彈;與英國1895年上艦的12英寸大炮的386kg的彈重相比,其單發威力強弱不言自明。儘管該炮的出膛初速是同期列強戰列艦級別中最高的,達到了820m/s,採用炮塔結構之後2發/分的shè速也能在列強同期的戰列艦主炮中稱雄;但由於其單發威力實在是有些偏低,一直都為威廉所詬病。
根據1895年的新艦建造預算,新式戰列艦仍舊將裝備這種40倍徑的283毫米主炮。見此情景,被清英的重炮理論所影響的威廉頓時就有些不能忍了。雖然他對11英寸這個口徑的火炮情有獨鍾,但這卻並不意味著他能欣然接受這個240kg的彈重;如果二者的裝藥係數相等的話,英國戰列艦主炮的單發威力要比德國高出60%,這實在有些說不過去。因此,威廉向克虜伯軍工下了一道諭令,令其發掘現有11英寸火炮的潛力,為明年開工的戰列艦從速研製一款新的主炮。
對於威廉的這一指令,克虜伯軍工裡也並沒有什麼反對的聲音。因為那群設計師們也知道,自己之前研製的40倍徑11英寸火炮只是湊合出來的產物,其實根本算不得成功。這門大炮的重量很重,足足有45。3噸;大炮的膛壓也跟高,達到了3200個大氣壓;但這麼優秀的基礎資料,只實現了80。7兆焦的出膛動能,功重比只有可憐的1。78兆焦/噸!更為蛋疼的是,這個出膛動能還必須是在240kg的輕彈的條件下才能夠達到;如果換成重彈的話,即便是發shè藥不變,大炮還很有可能會炸膛,也就是說換成正常彈的話,連1。78的比例都達不到!而一般正常的戰列艦火炮,功重比滿足2。4只能算基本合格,2。7算良好,3。0才是優秀!
有鑑於此,克虜伯軍工迅速擬定了新炮的預期資料。首先要做的,就是把彈重提升到300kg這一11英寸火炮的正常重量上來。而為了在炮彈發shè之後維持一個低矮平直的彈道,以保證在目前的近距離海戰中擁有較高的jīng準度,炮彈的出膛速度也要保持在820m/s這個速度。此外,大炮的潛力也必須得到充分的挖掘,新炮的重量必須降低到42噸以下。整個研製過程預計持續3年,新炮將在1899年完成試shè,交付海軍使用。
由於新炮的單發威力將比現有大炮提升25%,而炮塔結構依然能夠保證其2發/分的shè速;在這種情況下,提爾皮茨決定暫時將這筆5400萬馬克的款項留而不發,等到艦艇設計師們根據這個新型火炮的資料,而鼓搗出成熟的設計之後,再於明年開工建造。一般大型主力艦的建造週期是3年,1896年開工新艦將於1899年竣工,正好能趕上新式火炮的服役。
2個多月後的中秋,一份成熟的設計方案,終於擺在了威廉的書桌前。
冷風呼號,枯葉紛飛,儘管窗戶已經緊閉,但仍在朔風的鼓吹下發出了痛苦的顫音。通明的燈光下,威廉和清英一大一小兩個身影相對而坐,在他們的面前,擺放著一張描繪著線圖的紙頁,以及一個木質的袖珍模型。
“這個東西,就是艦隊決戰型裝甲巡洋艦了麼?”威廉伸出手指,撥弄了一下模型上的那個可以旋轉的迷你主炮塔,而後輕聲開口道。
清英微微點了點頭,道:“就是它了。其設計排水量12200噸,航速20節,裝備4門新型的42倍徑283毫米主炮和10門150毫米副炮,水線擁有一道3。5米高的250毫米主裝甲。按照我原本的估計,這條船的常備排水量將突破13000噸,沒想到這群設計師竟然這麼給力,只用1。2萬噸出頭便將它給拿下了。”
威廉手指屈伸,指了指舷側上部的那塊明顯有別於水線的薄裝甲部位,疑聲道:“埃特爾,你讓這些設計師們這樣處理,真的是沒問題麼?這一整塊1。6米高的上裝,裝甲厚度只有可憐的100毫米,最多能防防8英寸級別的速shè炮;一旦這裡被敵方戰列艦的炮彈所光顧,可就是必穿的情形了啊。”
“按照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