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這天是說黑就黑了。
羅凱所在的救生艇上
數十名海軍士兵正在奮力划槳。
這艘救生艇由於是指揮官乘坐的,所以和其他的救生艇大不一樣。
考慮到旗艦沉沒指揮官需要換乘他艦的可能。為了增加他的速度,所以艇身被造得更加小巧玲瓏,十個槳手划起來就能令其飛馳如離弦之箭。
“司令大人,我們現在是去往一號艦還是直接前往大陸。”
大副越過狹小的艇身,從艇尾來到了艇首,向羅凱問起了救生艇的具體目的地。
“石浦,我們先去石浦港。”
一號艦如今乃是眾矢之的,周邊可謂是彈如如雨下,所以羅凱決定先前往石浦。
“嗚~嗚~嗚”,如泣如訴。
就在此時,一道淒厲的聲音劃破夜空帶來了死亡的陰雲,滿載致人死亡貨物的炮彈不偏不倚大中至正的落在了這艘救生艇的尾部,這是一顆開花彈。
在爆炸的前一瞬間,羅凱身旁的大副和另外兩名槳手幾乎是不假思索的就撲到了其身上,然後就是震耳欲聾的轟鳴聲。
小小的救生艇如何能夠抵禦艦炮的襲擊,就是一發近矢彈都足以令其進水沉沒更何況是被直接命中了。
命運的耐人尋味之處就在於它的微妙與複雜……。
另一邊,凱旋號圍甲炮臺式裝甲巡洋艦上,孤拔見短時間內無法擊沉定衛一號,只得下令返航。
孤拔知道,就算忽略兩艘來援的大清巡洋艦,如果進行夜戰,光是定衛一號也夠自己喝一壺的。
漆黑的夜晚是最不利於海戰的,雖然法艦都裝備有這個時代新興的照明裝置探照燈,但是隻要開啟了亮度近萬支燭光的探照燈,無疑就會成為攻擊力極其強大的定衛一號的耙子。而不開燈,友艦相撞的慘事很可能就會在漆黑的夜幕下上演。
為了避免出現更大損失,戰鬥了一天的法國艦隊終於選擇返航。
法國遠東艦隊的總司令孤拔心裡明白,損失了半個遠東艦隊,這次回去自己無論如何都避免不了離職的命運了,至於是否會上軍事法庭,這就要看自己的人脈了。
隨著炮火聲逐漸稀疏下來,定衛一號艦跟著“超勇”、“揚威”兩艦開始撤向石浦,這場鏖戰近半天的大海戰終於落幕。
當這場海戰的結果被公佈出來之後,華南沿海一帶緊張的氣氛逐漸放鬆起來。那些終日擁擠在報館附近關心時局的各階層市民一邊為法國遠東艦隊被重創感到高興,一邊為陣亡之將士感到難過。
最具影響力的上海申報最先得到電報訊息,不過當天的報紙已經出版,為了滿足人們的迫切需求,及時把這則重要訊息報道出去,《申報》社僅用了半個小時左右便把這一電文用“號外”形式刊印出來,到處散發,報道出了這場曠世大海戰的“全過程”。
這個石浦海戰的“全過程”被寫得煞有其事,其中大幅提到大清水師官兵奮不顧身,奮勇殺敵。並稱南洋水師主力在臺海總督羅凱的幫助下,集合南、北洋水師與臺海方面援助的三艘戰艦大敗法國艦隊。
有了業內龍頭大哥的榜樣,一夜之間,各大跟風的報紙就如雨後春筍般破土而出,把南洋水師誇上了天,至於平海艦隊作為配角則是一筆帶過。
當然,並不能武斷的說這些報社都在作假,不可否認的是這一訊息本身就得到南臺海方面的預設,同時這樣的報道又是清廷所希望的,在兩方的默許或者乾脆是支援爆料之下,民眾得到的就是和真實情況大相徑庭的訊息了。
事實上呢,南洋水師不但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參與到石浦海戰中去,還損失掉了兩艘艦船。
戰爭剛一開始,南洋水師“開濟”、“南琛”、“南瑞”三艦見到法艦嚇得立時掉頭鼠竄,“馭遠”、“澄慶”兩艦馬力不足就近逃往石浦,而戰力較強的“超勇”、“揚威”二艦則遊走在戰鬥邊緣地區。海戰打響之時他們都沒有投入到戰場中去。
事後“超勇”、“揚威”二艦雖然壯著膽子進入戰鬥區域,但是隨著夜幕降臨,其實石浦海戰已經結束,他們所能做的就是引領定衛一號艦進入石浦港而已。
至於南洋水師損失掉的兩艘艦船,那就是一起赤裸裸的醜劇了。
“馭遠”、“澄慶”兩艦在退向石浦港的時候,兩艘法國艦隊魚雷艇跟了過去,一艘魚雷艇在距“馭遠”200米處發**兩枚魚雷,但都未擊中。遭到魚雷攻擊後,“馭遠”艦立即還擊,法軍兩艘魚雷艇全部被擊傷擱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