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部分(3 / 4)

小說:重生1881之崛起 作者:片片

會在聽取了羅凱的意見之後,指定一些議員組成一個委員會來研究關於世襲統治的問題。

當然,總歸是有反對的聲音,在幾次秘密會議中,幾位議員還是發出了不同的聲音,不過既然在公開的場合沒有人發表反對意見,那麼sī下里的反對又能起到什麼用呢?

最後,國民議會作出決定,採納世襲原則。宣佈目前的終生大總統羅凱為皇帝,在帝號下繼續擔任他的共和國總統。宣佈他的尊位將有他指定的家族成員世襲。

隨後,就是稱號的問題,宋教仁主張保持總統這一稱謂,因為它即氣派又具有淳樸的共和主義sè彩,但是他顯然低估了羅凱的野心,只有帝國皇帝的稱號才更能滿足羅凱的需要。

中華帝國,帝號為羅凱大帝。儘管大多數人都認為這個稱號古怪而又不合乎傳統,但是羅凱卻認為這個帝號通俗而易懂,響亮而別緻。

“陛下,為了中華大帝國的榮耀,國民議會恭請您即刻登基為中華帝國皇帝。”話畢,是山呼海嘯般的聲音“萬歲”同時,禮炮齊放,宣告了共和國從此滅亡,新的中華帝國誕生。

1909年10月1日,國民議會決定授予羅凱中華帝國皇帝的稱號,定帝國首都為北京,這個決定經過公民以13495960票對34566票的絕對優勢透過。

羅凱,這位穿越者,經過自己的努力,終於成為了一個泱泱大國的統治者,一位帝國皇帝。

第兩百一十七章 戰爭火藥桶

第兩百一十七章戰爭火yào桶

就這樣,羅凱,這位穿越者,經過自己的努力,終於成為了一個泱泱大國的統治者,一位帝國皇帝。而原先的中華民國總理和副總理則成為了有名無權的帝國**官和財政部長。

接著,羅凱開始對帝國的暴力機器軍隊大加封賞,以便在未來的統治中牢牢掌握主至高權利。

就在羅凱成為中華帝國皇帝不久,世界的另外一邊,容克資產階級帝國主義德國,殖民帝國主義英國,高利貸帝國主義法國,軍事封建帝國主義俄國之間的矛盾愈演愈烈。

英德矛盾,英德在重分世界問題上的矛盾,是20世紀初期資本主義國家的主要矛盾,這是導致一戰爆發的主要原因之一。18世紀70年代以來英德關係的演變過程表明,英德衝突對於一戰爆發所起的作用雖然不是唯一重要的,但不能低估。海軍競爭和協約國的形成與發展是英德矛盾的兩個主要表現形式,二者互相關聯,互相影響,終於成為導致一戰爆發的主要因素。

法德矛盾,從實際情況考察,“英德矛盾主要說”並不全面。英國把德國作為主要對手,而德國沒有從國策方面把英國作為主要敵人,只是在具體政策和海軍競賽上把英國作為主要對手,因此,兩國之間的矛盾構不成主要矛盾。德國最大的敵人是法國,無論從歐陸的霸權地位或德國的發展來看都是如此。

俄德矛盾,“英德矛盾主要說”是完全不符合歷史事實的。一戰前英德之間在殖民地問題上並沒有不可調和的矛盾,也不存在嚴重的衝突,俄德矛盾遠比英德矛盾尖銳、突出。如果說一戰是由於爭奪殖民地和勢力範圍的鬥爭引起的,那麼顯然俄德矛盾是更直接的原因。

接下來的巴爾幹戰爭使得列強間的矛盾更加jī化了。

1908年,奧斯曼帝國發生**,俄、奧又商定,俄同意奧匈正式吞併bō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奧匈則支援黑海對俄開放。

結果,奧匈達到了目的,俄國的要求則受多國阻止未能實現,就支援塞爾維亞反對奧匈合併bō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結果奧匈在德國支援下,態度強硬,俄只好退讓。在這次較量中,俄國感到奧匈有德國支援,自己無英、法的支援在巴爾幹難以立足,所以加入三國協約。在俄國積極支援下、保、塞、mén、希四國遂組成同盟,企圖肢解奧斯曼帝國在巴爾幹的領土。“四國同盟”也得到英、法的支援。

1912年10月8日,mén的內哥羅首先對土耳其宣戰,保、塞、希也相繼在17、18日向土耳其發出最後通牒,要求給予土耳其統治下的各民族以自治權,要求土軍撤出巴爾幹。

土耳其政fǔ拒絕了這個要求,並開始進行軍隊動員。這就構成巴爾幹聯盟對土宣戰的直介面實。18日,保加利亞、塞爾維亞和希臘也相繼對土採取軍事行動。

這些國家的軍隊在民族解放鬥爭目標的鼓舞下,士氣高昂。塞爾維亞人進入瓦爾達爾河上游、新帕扎爾州和阿爾巴尼亞北部,到達亞得利亞海岸。希臘佔了薩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