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部分(3 / 4)

小說:重生1881之崛起 作者:片片

下還能長期存在,完全是因為梅特涅政治上的足智多謀和外jiāo上的長袖善舞,梅特涅之後的奧地利外jiāo決策者沒有他的審慎平衡的作風,只知道耀武揚威,窮兵黷武,因此最終導致了大戰的爆發和帝國的徹底解體。

1890年,德國拒絕延長“俄德再保險條約”,這等於是把德國對外關係的一根支軸給chōu走了,德俄奧三國間之所以能長時期保持和平,靠的就是德國既和奧匈有軍事同盟,又和俄國有秘密協約的曖昧關係所導致的外jiāo制衡。俄德兩國在兩百年來一直保持著友好關係,雖然俄國對普魯士從一個受俄國庇護的弱國成長為歐洲大陸首屈一指的強國抱有一絲嫉妒和不快,但總的來說,俄德兩國並無根本的利害衝突。相反,俄國與奧匈帝國倒是不共戴天,奧匈帝國對巴爾幹斯拉夫地區的擴張,挑戰了俄國泛斯拉夫主義旗手和斯拉夫人保護者的虛榮心,而俄國鼓動的泛斯拉夫主義làngcháo則使得奧匈帝國境內的斯拉夫民族人心思變,危及奧匈帝國的生存。因此,俄奧矛盾是不可調和的。俾斯麥之後的德國外jiāo決策者,輕率地採取了對奧一邊倒政策,迫使俄國與法國接近,而德法之間的矛盾又是不可調和的。這樣,雖然俄德兩國並無重大的地緣政治、經濟和殖民地衝突,卻均受制於本國的盟國而互相對立。

俄國和法國作為歐洲大陸兩端的強國,一般是很少能夠發生地緣政治上的直接衝突。除了在兩個拿破崙時期,由於第一個拿破崙的野心和第二個拿破崙的記仇,才導致了兩國之間爆發戰爭。從地緣政治的角度來說,法俄兩國既然在歐洲已經不再發生直接衝突,殖民地競爭方面也沒有矛盾,那麼面對德國在歐洲大陸上的咄咄bī人之勢,法俄接近是不可阻擋的。在1879年以後俄德之間爆發經濟戰,導致俄國的農產品出口受阻,財政狀況惡化。這時來自法國的鉅額資本源源不斷的投入,給了俄國經濟以復甦的機會,這樣法俄接近已經可以說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了。1891年法俄之間締結了外jiāo協定,1893年,法俄軍事協定正式生效。這意味著大國間結盟與敵對的物件已經固定,歐洲大國協調外jiāo走入了死衚衕。

和奧匈帝國一樣,俄國也屬於那種死要面子活受罪的東方**君主國家,而且在這方面比奧匈帝國有過之而無不及。俄國在巴爾幹勢力擴張上屢屢在外jiāo上遭受德奧的遏制,在所謂的斯拉夫兄弟面前大丟面子,而法國對俄國在巴爾幹的野心也不積極支援,俄國最終喪失了一切耐心,外jiāo界和軍方根本不打算在xiǎo規模的、可控的外jiāo衝突中耗費jīng力,只打算準備進行全面戰爭,把所有的大xiǎo盟國和對手全部拖進來,進行“最後的審判”。這一轉變最終導致了一個奇特的外jiāo格局,奧地利的外jiāo被塞爾維亞牽制,德國的外jiāo被奧地利牽制,俄國的外jiāo被德國牽制,法國的外jiāo被俄國牽制,英國的外jiāo被法國牽制,最終歐洲的各大國統統被巴爾幹局勢所左右,印證了俾斯麥的預言,歐洲大國“總有一天會為了幾個巴爾幹的蠢貨打一場歐洲大戰的。”

第兩百一十四章 各國發展

第兩百一十四章各國發展

英法本是世仇,其世仇的歷史遠遠大於法德之間的世仇。英法之間的矛盾在1882年英國佔領埃及後便開始升級,英法之間率先爆發了海軍競賽。英法殖民競爭在1898年的法紹達危機中達到了頂點。至於英俄之間更是矛盾重重,在中亞、在遠東、在近東,幾乎無處不起衝突。英國一向善於評估具體的威脅,因此為了防備法俄在殖民地糾紛中聯手對付自己,便在1882年與奧匈帝國和義大利締結了“地中海協定”,從而間接地與以德國為首的三國同盟拉上了關係。但是隨著德國力量的大幅度擴張,尤其是其“公海艦隊”的建立和在土耳其帝國範圍內的勢力膨脹,迫使英國認真考慮德國擴張的意圖何在。

由於德國的崛起,歐洲大陸已經無可挽回地分裂為兩大政治軍事集團。歐洲均勢的平衡之輪英國,第一次感到無法再置身事外來保持平衡。英國已經感到,德國太強大了,不僅有衝擊英國霸權的意圖,最主要的是德國已經有這樣的實力。英國已經無法保持“光榮孤立”來捍衛本國的世界霸權,畢竟大英帝國的統治中心在不列顛,歸根結底是歐洲一部分,英國的世界霸權是建立在英國優越的地緣政治處境和歐洲大國聯合統治世界的基礎上,不可能在歐洲大國內部的均勢失去平衡之後還能長久維持。尤其是當德國過於強盛,其擁有的實力能夠同時打敗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