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2 / 4)

小說:早慧成才的奧秘 作者:

心地都很正直的嚴正的朋友。

——愛因斯坦

始交不慎,後必成仇。

——申居鄖

移情之巧——成連教伯牙學琴

春秋時期有個著名琴師叫伯牙,他自幼愛好彈琴,但琴藝提高不快,後來他拜成連老先生為師。

成連是個琴藝超群的民間琴師,他感到伯牙雖學琴刻苦,技藝也不差,但情感不足,終不能達到精妙的境界。於是,他帶伯牙去東海陶冶情感。二人坐船到了蓬萊,成連留伯牙一人在山上撫琴。初時仍無進展,後伯牙收琴起身,觀賞蓬萊景色,見寧靜的山林在薄霧中隱約迷離,顯得那樣幽麗、沓冥;海浪由遠而近,拍打著岸邊的礁石,發出嘩嘩的響聲。頃刻,海浪退去,一切又恢復了迷人的平靜。伯牙看著看著,頓覺心胸開闊,感情起伏,情不自禁地拿起琴,合著這大自然的節拍,奏出了雄壯而優美的旋律。其後,伯牙慨嘆地對成連說:“老師,我明白你為什麼帶我到這兒來了,你是讓大自然這個老師幫我移情啊!”

後來,伯牙在成連老先生的指導下,琴藝大進,作出《水仙操》等琴曲,流傳於世。

射入縷縷陽光的遠處林間小徑,寂靜的小河灣,綠茵茵的草地上,樸實無華的蒲公英,迎風搖擺的黑麥,凝滯在道路上空的雲朵……這是培養孩子們審美感的“活的課本”。

——A·馬爾庫沙

做醫生以救人為本——宋代名醫錢乙成為兒科之聖的故事

錢乙(約1032…1113)是宋代有名的醫生,被後代醫學界稱為“兒科之聖'。他的父親叫錢灝,是個針灸醫生,因家窮,在錢乙出生以後不久的一次外出行醫中失蹤。隨即母親去世。孤苦伶什的錢乙,從此一直生活在姑母家中。

錢乙的姑夫姓呂,是個民間醫生。他心地善良,很疼愛錢乙。有人看病時,他常常讓錢乙站在自己身邊,看他切脈、診斷病情。沒有病人時,姑父就教錢乙認識黃連、當歸、白朮、甘草等藥名和藥性。

錢乙10歲時上了學。每天放學回來,錢乙仍保持兒童時的習慣,坐在姑父身邊,看他開藥方治病。

時間長了,錢乙發現來找姑父看病的多數都是窮苦人。他們看完病後往往露出為難的神色說:“呂大夫,我只有這點錢,怕不夠付藥費吧?”姑父總是說:“沒關係,沒關係!”有的人實在身無分文,就只好留下幾個雞蛋或一把青菜頂藥費,姑父也從不計較。他告訴錢乙說:“做醫生以救人為本,不能像商人一樣唯利是圖。只要看好病就是醫生的最大快樂。”

姑父純潔的心靈、高尚的醫德和對窮苦人的深厚感情,使錢乙受到了良好的教育。14歲時,念過5年書的錢乙已成了姑父的得力助手。他主動幫姑父抄藥方、配藥,給病人上熱敷、針刺等,既幫了姑父的忙,又學到了醫療知識。到了十七八歲時,錢乙就可以單獨處理一些小病了。

一天,錢乙送走一位白痴小兒病人後告訴姑父說:“我看,有許多病都是兒時得病的後遺症,可見治癒小兒病非常重要。”“你說得對,可惜姑父在這方面醫道太淺,以後,你就在這方面下工夫吧。有志者事竟成,以後家裡看病我承擔,你抽時間看看書,到外面走走,對提高醫道是有好處的。”姑父誠懇地說。

在姑父的鼓勵和支援下,錢乙決心摸索一下兒科疾病,讓孩童少遭夭折,讓老人少受喪子之悲。他把古醫經中所有兒科病的資料都集中到一起,加以對比研究,並跑遍各地,邊行醫,邊廣泛採集民間治療小兒科病的土方。經過幾年努力,他終於在漢代名醫張仲景總結的辨證施治的基礎上,摸索出一套適合小兒用的“五臟辨證施治法”,還研究出幾十種專治小兒病的藥方,成為一代名醫,博得了後人的讚揚。

一年之計,莫如樹殼;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

——管仲

只要你有一件合理的事去做,你的生活就會顯得特別美好。

——愛因斯坦

一個人有了遠大的理想,就是在最艱苦困難的時候,也會感到幸福。

——徐特立

《本草綱目》是這樣寫出來的——李時珍的父親支援兒子立志從醫

明代傑出的醫藥學家李時珍(1518…1593)的父親李言聞,也是當時著名的醫生。一天,他對李時珍說:“為父不希望你學醫,有你哥哥幫我就行了。你知道,這年月學醫是被人看不起的呀!在史書裡,醫學被稱為末學雜流。你還是趁年輕多讀點經書,準備應試吧!”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