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入睡。
在教育孩子問題上,經常有人抱怨:“我們沒有時間,我們的工作很忙。”可卓婭和舒拉的父母認為:忙,並不妨礙教育孩子。教育孩子在於用心,而不在於用多少時間。在於注意生活中的言行,而不在於“長篇大論”。難道誰還要“特別地撥出一部分時間在家裡教育孩子”嗎?
那麼,他們是怎樣對孩子進行教育的呢?
1923年,蘇聯人民的領袖列寧同志逝世的時候,科斯莫傑米楊斯卡婭一家和全體蘇聯人民一樣,經受了巨大的悲痛。這時候,小卓婭剛生下來不久,舒拉還沒有出世。可是,做父母的並沒有忘記教育孩子。他們把刊登著斯大林關於紀念列寧的誓言的報紙收存起來,準備等女兒長大了,讓她看看。
果然,14年之後,正當女兒卓婭準備入團的時候,母親從箱子裡拿出了這張儲存多年而發了黃的報紙。卓婭激動地讀著這張特地為她儲存的報紙,深深地被斯大林同志的莊嚴誓言所激動。
顯然,為了這件事,卓婭和舒拉的父母並沒有花費專門的時間。
卓婭和舒拉犧牲後,母親科斯莫傑米楊斯卡妮寫了一本回憶錄,即《卓婭和舒拉的故事》,詳細地記錄了兩位英雄成長的過程,同時也喻明瞭他們家庭教育的經驗。她說:
“對子女的教育是在每一件瑣碎的事情上,在你的每一次舉動上,每一個眼色上,每一句話上。這一切都可以教育你的孩子。連你怎樣工作,怎樣休息;你怎樣和朋友談話,怎樣同不和睦的人談話;你健康時候是怎樣的,在病中是怎樣的,在悲傷的時候是怎樣的,在歡樂的時候是怎樣的——這一切,你的孩子是都會注意到的。他們是要在這一切事情上模仿你的。”
這些話,的確是教育子女的經驗之談。
家庭之間,一言一動,當思為子弟足法。
——張履祥
只有當你不斷地致力於自我教育的時候,你才能教育別人。
——第斯多惠
家庭·環境
孩子一出生就生活在父母為他設定的天地裡。良好的家庭氛圍,協調的家庭環境,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天然課堂。
你的房間要儘可能陳設協調,給人以開闊、舒展、明淨之感。牆壁上張貼“大美人”不如懸掛名人肖像或名人箴言,或一些高遠、恬靜、淡雅、和平、莊重為特點的藝術作品。家庭成員說話要有所取捨,聲音要儘可能平緩柔和。因為孩子懼怕尖銳的聲音的刺激。
無邊無際的田野,浩瀚的大海,茫茫的星空,也是一個大課堂。為了孩子,不妨像名人那樣,努力開闢孩子的學習場所。
三遷之教——孟母三遷的故事
人們熟知的亞聖孟子,是春秋戰國時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名叫孟軻(公元前372一前289)。他幼年調皮淘氣,後來刻苦求學,終於成為一名儒家學派的大學問家。晚年,他在《孟子題辭》中回憶自己的成長經歷時說:“我的成人與'幼被慈母三遷之教'關係極大。”
孟軻是鄒國人,祖輩以農生為主,家境甚為貧寒。他家住在一個村落的邊上,附近是一片墳地。孟軻出於好奇,小時候常去墓間玩耍,看見人家埋葬死人,他就和一些小朋友學著樣子玩抬棺材、挖坑、哭號的遊戲。盂母見此情景很擔心,認為這個地方對孩子成長不利,就搬了家。
孟家搬到城裡的一條街上,附近是集市和商店,商人巨賈雲集,一天到晚吆喝聲不斷。孟軻住在那裡後,又和小朋友學起商人做買賣的遊戲來。孟母感到這個地方對孩子的成長也不利,於是又決定搬家。
孟家第三次住的地方是一個學宮的旁邊。到這裡來的除一些學生外,還有一些著名的學者。他們出出進進很有禮貌,早晚還會聽到朗朗的讀書聲。孟母高興地說:“這個地方很好,有利於對孩子教育。”便定居在此。
盂軻住在這裡,常到學宮旁看學生遊戲,聽老師上課,學生朗讀,學習來往行人的禮貌動作,孟母看了十分高興。直到孟軻上學,孟母仍不放鬆對他進行教育。後來,孟軻終於成為著名學者。
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為之化矣。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
——孔子
在兒童少年時期,他們是純真的,模仿性強,有好奇心,求知慾旺盛,對各種各樣的事物都很有興趣。因此會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鄧穎超
世間最美好的東西,莫過於有幾個頭腦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