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4 / 4)

小說:早慧成才的奧秘 作者:

家人、老師,告別了滿目瘡痍、悲慘不堪的祖國,乘昆明一加爾各答航機到了印度,然後從印度加爾各答乘美國的輪船前往美國。來到美國,就讀於哥倫比亞大學。1949年秋,楊振寧到了普林斯頓高等學術研究所。1956年,楊振寧與李政道一起,經長期合作,共同攻關,推翻了被物理學界奉為金科玉律的“宇稱守恆定律”,轟動了科技界。為此,楊振寧、李政道同獲1957年諾貝爾獎。

楊振寧在海外雖然成為一位世界著名的大學者、諾貝爾獎的獲得者,但他一直懷念著父母親,懷念著祖國。1971年,在周總理的直接關懷下,楊振寧終於實現了回國探親的願望,在上海看望了父母親,在北京會見了親朋好友。之後,他又多次回國,為中美關係的發展做了許多工作,他被推舉為全美華人協會主席。

父母之間道德高尚的愛情是孩子們健康的、生氣勃勃的、豐富的精神生活的保證。

——蘇霍姆林斯基

所謂天才人物指的就是具有毅力的人、勤奮的人。入迷的人和忘我的人。

——木村久一

是慈父,也是嚴師——吳欽秋教子有成

“六十年筆褥舌耕,治學不富,萬千卷編殘書破,教子有成。”這是我國著名攝影藝術家吳印鹹1985年在他舉辦第四次個人作品展覽時,對他父親辛勤培養他的概括。

吳印鹹出生在江蘇沐陽一戶書香之家。他的父親吳鐵秋畢生從事教育,家境雖然貧寒,但為人率直公正,學問精深廣博。吳印鹹兄弟五人,他排行居二,與兄弟同在父親主辦的縣立高等小學學習。吳鐵秋既是吳印鹹弟兄幾人的老師,又是父親。因此,對他們要求非常嚴格。訓育課上既教他們學習文化,又教他們忠實做人,言行一致,持以之恆,以便將來“改變國家社會危弱之面貌”。

對吳印鹹來說,父親吳鐵秋在學校和在家裡一樣,都是一位“嚴師”。

性格內向、性情溫和的吳印鹹,從小不善言談交際。但讀書做事認真誠實,從不後人。父親的話對他來說,句句是真理,是鼓舞,是希望。

吳印鹹高小畢業那年,正趕上沐陽遭受水災困擾。吳欽秋無力供吳印咸和其三弟同人中學,便決定讓其三弟報考公費的江蘇第八師範,讓稍大一點的吳印鹹去淮陰考進了半工半讀的省立第四工廠。這是一家生產棉布和線毯的工廠,吳印鹹半日學文化,半日當織毯工人。在掌握了織毯的基本工藝後,吳印鹹常常利用休息時間檢視各種圖案設計資料,並根據自己的藝術構思,設計出了不少新穎圖案。廠裡的技師十分喜歡他。結業後,他被留在廠裡教圖畫課。這是吳印鹹�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