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3 / 4)

小說:早慧成才的奧秘 作者:

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岳飛

卓越的人一大優點是:在不利與艱難的遭遇裡百折不撓。

——貝多芬

我必須承認,幸運喜歡照顧勇敢的人。

——達爾文

要冒一次險!整個生命就是一次冒險。走得最遠的人,常是願意去做,並願意去冒險的人。“穩妥”之船,從未能從岸邊走遠。

——卡耐基

一個諾貝爾獎獲得者的成才之路

——楊武之、羅孟華夫婦培育兒子楊振寧

1957年,楊振寧獲得諾貝爾物理獎。由於貢獻突出,他被世人稱為“是自愛因斯坦和狄拉克之後,20世紀物理學出類拔萃的設計師。”1971年,楊振寧又作為華裔美籍科學家第一個訪問新中國,叩開了中美之間關閉了20多年的科技交往的大門。楊振寧所取得的成就,與生他、養他、教他的父母親,有很大關係。

1922年農曆八月十一日,安徽省合肥縣縣城西大街四古巷的楊家宅院正屋內,降生了一個小生命。按楊家各房議定的家譜“家、邦、克、振”排行,這一輩的孩子該為“振”字輩,又由於他的父親楊克純(字武之)此時正在安慶(舊名懷寧)的一所中學裡教數學,所以他的父親楊武之就為他取名“振寧”。

楊振寧的父親楊武之是我國著名的數學家,他生於1896年,1914年畢業於安徽省立第二中學,第二年考入北京師範大學預科,1918年畢業於北師大本科。畢業後,楊武之受老同學蔡蔭橋的聘請,回母校省立二中任教,並擔任訓育主任。1923年,楊武之考取省官費留學,辭別了妻兒,踏上了美國國土,先在斯坦福大學讀書一年,攻數學,獲學士學位;次年又進芝加哥大學專研數學。

楊武之的夫人名叫羅孟華,他們是早年由雙方父母做主,於1919年結為伉儷的。羅孟華是舊式婦女,沒有受過新式教育。她極賢惠,楊武之與她感情純篤。在那動盪不安的年代,在丈夫遠離他去異鄉他國求讀的漫長歲月裡,羅孟華把整個身心都傾注在兒子楊振寧身上。在她看來,丈夫、兒子就是她的生命,她的一切。

羅孟華惟一感到歡樂和安慰的,是她的兒子。羅盂華只要看到小振寧那雙充滿稚氣的大眼睛,一切憂愁煩惱也就消失了,信心和力量便從心底升起。她決計要把兒子培養成一個有知識、有禮貌的讀書人。

從小振寧懂事的那一刻起,羅孟華就開始給孩子灌輸種種知識。在小振寧4歲那年,羅孟華便開始用方塊字紙教他認字了。媽媽教得認真,兒子聰敏好學,在一年多時間裡,小振寧就認識了3000多個字。

1928年夏天,楊武之回國。第二年秋,楊武之應清華大學之聘任數學系教授。於是,全家到了北平。他們在清華園裡住了8年。這段寧靜快樂的少年生活,給振寧留下了溫馨的記憶。

1937年,正當楊振寧在北京崇德中學讀高中時,盧溝橋事變發生了,於是他們全家搬回合肥,他就讀於安徽省立六中。

1938年初,楊振寧一家又到達昆明,楊振寧進了昆華中學中五年級。楊振寧學習勤奮,學習成績一直很好,念過中五年級以後,未上中六,就以同等學力參加了統一招生考試,考進了西南聯大。楊振寧投考西南聯大時,報考的是化學系,因為他沒有讀過高中物理。但是入學之後,發現自己對物理學更有興趣,於是轉入了物理系。

1942年夏天,楊振寧從西南聯大畢業,並取得理學學士學位,以後進入清華研究生院又讀了兩年書。在研究生院期間,他又對統計物理發生了濃厚興趣。

楊振寧確是一個有抱負、事業心非常強的青年,他選擇學物理是有他的考慮的。他數學學得很好,但他覺得純數學太虛,不實用;他認為自己具有學物理的氣質和風格,而紮實的數學基礎為他在物理上的成功鋪平了道路。

1943年,清華大學考選第六屆留美公費生,楊振寧報了名。當時物理方面只取一名公費生,規定為“高電壓專業”。1944年夏天,考選留美公費生結果揭曉,楊振寧榜上有名。按考試委員會“凡錄取各生應在原機關服務留待後信”的規定,楊振寧在取得理學碩士學位後的留待期間(從1944年秋至1945年夏),在聯大附中教了一年《範氏大代數》,教課之餘研究“場論”,這是他在研究生院期間聽了馬仕俊教授的課後引起的興趣。後來,楊振寧在這一領域做出了重大的開創性貢獻。

1945年夏天,楊振寧告別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