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湘新6軍和趙公武第52軍於4月29日出發,兵分三路,攻取本溪。
由於當時三縱已經北上,守護本溪的只有肖華四縱的三個主力團,即27、30、31團。城大兵少,每個團的正面防線寬達10公里,所有人員只能一線擺開,卻沒有縱深和預備隊。
5月2日,廖耀湘和趙公武帶領5個師的兵力聚集於本溪城下,以師為單位,集中所有炮火,向四縱部隊發起進攻。7架國民黨飛機也在空中往來盤旋,轟炸掃射。
四縱部隊死守不動,以3個團對5個師,不顧傷亡,拼死抗擊,最後雙方展開白刃戰。
但肖華由於己方部隊傷亡過大,所築工事已在國民黨的轟炸和炮轟中大部坍塌,附近又找不到任何軍事支援,防線逐漸被突破,眼見敵我雙方力量懸殊,只得於5月4日凌晨含恨退出本溪。此後,肖華帶領四縱轉向鳳城地區,在南滿各地展開游擊戰爭。
對杜聿明來說,奪下本溪即意味著南滿地區的威脅基本解除。隨後,他命令廖耀湘率新6軍及留在南滿地區跟隨新6軍作戰的71軍88師馬上動身北上,開向四平。
林彪立即電令正在北上途中的程世才三縱速至昌圖、開原一線阻止新6軍進入四平。
東北戰場風起雲湧,雙方人馬在這片大平原上四處縱橫。佈局瞬息萬變,戰況陰晴難料。小小的四平城如同深淵漩窩一樣,將越來越多的人馬吸了進去。
本溪戰役剛一結束,杜聿明便抽調了所有力量,集結6個軍10個師的兵力,在坦克、重炮、飛機配合下,由東北“剿總”副司令鄭洞國親自指揮,分左、中、右三路於5月14日向四平發起了新一輪的全面進攻。
雙方施展的戰場之龐大,運用的火力之兇猛,連遠離戰鬥數千裡的蔣介石都感到了來自內心的震動。他害怕杜聿明有所閃失,更確切地說,他害怕輸了這場戰爭,所以特別派出以足智多謀而著稱的“小諸葛”白崇禧飛抵東北,督師助戰。
四平地區再次硝煙瀰漫。方圓數十里之內,炮聲連連,震耳欲聾。四平近郊梨樹村中的棵棵梨樹前幾天還花香四溢,迎風輕搖,這幾天忽然變得抖顫起來,瓣瓣梨花隨聲而落。
林彪的指揮所裡一片繁忙,電話聲、發報聲、跑步聲、報告聲交雜一片,沸沸揚揚。林彪坐在一張木椅上,死死地盯著作戰地圖,一言不發,頭腦中在周密地計算著自己將採取的每一步策略,耳朵中卻在不斷地聽取來自各方的戰情彙報。
激烈的戰鬥已在左、中、右三條戰線上同時打響,其中戰報最頻繁的則是右路。程世才的三縱與一路急速北上的廖耀湘新6軍已在威遠堡門一帶展開廝殺。
程世才自本溪率三縱北上後,一路奔波,途中接到林彪電報轉而向南回防,根本沒有休整時間,正在疲憊不堪之時,其前面部隊7旅一部忽與新6軍新22師的先鋒團65團相遇在威遠堡門地區,雙方立即進入戰鬥。
65團首先派出一個連衝鋒,結果未遂,連長被打死。該團團長一怒之下,集中全團所有重炮、山炮,向民主聯軍狂轟不止。無奈三縱部隊只有機槍步槍,還未來得及建立陣地,在國民黨軍強力衝鋒下,只好北撤。
而在三縱未撤之前,廖耀湘為加快進軍速度,已令65團竭力拖住民主聯軍。其餘的大部隊卻悄悄地用600輛汽車裝運,很快就衝破了三縱防線。
廖耀湘本人隨後趕到威遠堡門,巡視戰場,在一名陣亡者身上發現一份檔案,以為剛剛打跑的就是民主聯軍三縱的主力,不禁信心倍增,既然三縱主力連一個團的進攻都不能阻止,那麼以新6軍的實力,進攻四平應該沒什麼問題。這個錯誤的判斷立即給廖耀湘帶來了囂張狂妄的氣焰。他下令新6軍全力推進,奪取前方的葉赫和哈福。
新6軍主力經過許久,三縱主力全部趕到威遠堡門,程世才一聲令下,奮起反攻,全殲新22師65團。待程世才登上山頂,舉起望遠鏡遠眺之時,新6軍主力早已不見蹤影。
林彪聞知戰情,緊咬嘴唇,面無表情地說:“告359旅,火速南下,增援三縱,必須將廖耀湘阻止在昌圖、開原一線。事關全域性。”
359旅得令後,長途急行,向林彪指定的地點飛奔,可剛出四平,即於16日與新6軍主力相遇於葉赫車站。這支當年在陝北南泥灣曾因搞大生產聞名全國的359旅,由於倉促應戰、實力相距甚遠,只堅持了一天戰鬥,即被迫退出葉赫。
廖耀湘爭分奪秒,率新6軍於17日又推進到哈福屯,與從中路衝來的新1軍第50師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