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部分(3 / 4)

小說:醒獅 作者:大刀闊斧

淺。他們的分析是:美軍的介入是肯定的,美國絕對不能容忍中國的復興和強大,這將直接威脅它在全球的霸權地位。在印度洋大海戰之前,他們一心以為印度的航母叢集能一舉殲滅中國剛剛組建的二支航母艦隊。哪裡知道結果是給了中國海軍一個極好的實戰練兵機會。這次藉口保護臺灣不受大陸的“侵犯”,將調集重兵親自出馬徹底把剛剛壯大起來的中國海軍扼殺在“搖籃”中。中國的海軍可以在南海稱王稱霸,也可以打敗號稱“世界第三”的印度海軍,但是他們能抗擊美、日海軍的聯手打擊嗎?

而中國高層完成統一大業的決心也是肯定的,王剛依仗的必定是其強悍的陸基空軍和陸航集團軍。據簡氏防務報告中國空軍戰機的數量達到了驚人的2800架,即使是“紅蜂鳥”超輕型戰機作戰半徑也在1000公里,美軍是難以在這一地區集結如此數量的戰機的。飛行員的實戰經驗也極為豐富,在連續二年與印軍、越軍、菲軍的空戰中湧現了大批的王牌飛行員,美軍卻沒有這個機會。至於中國的陸航集團軍,專家們懷疑世界上有幾支陸軍是他們的對手。

那麼戰略家為何對美軍仍有如此信心呢?那就是美軍在太空領域、資訊戰領域的“絕對優勢”。在現代戰爭中戰機的數量、品質、飛行員的素質都不是決定性的因素,重要的是知道對方戰機的分佈、動態,而又不讓對方知道自己的動態。最厲害的還不是預警機,而是高高在上的衛星雷達。導航衛星還可以為機群和導彈導航,至於太空梭的作用就更不用說了。那麼中國也有高質量的衛星和載人飛船啊。可是美軍有強大的反衛星武器系統,必要時可以將其摧毀。而且美國的***、NMD已經有了很大的進展。

只是近年來美軍的戰略家似乎不那麼自信了。看來王剛早在幾年前就與美國人交上手了。

第一節高科技暗中較勁

美國在太空技術上的領先地位似乎是不可動搖的。當年前蘇聯曾以“第一枚衛星”、“第一個宇航員”在宇航領域傲視環球,可是在美國人的勁追下就難以保持了。美國的太空梭、登月技術、探測器登上火星…,這些都是中國航天技術難以望其項背的。王剛在1997年挑戰美國把持的電腦、資訊科技的同時瞄準了航天技術這個極具戰略、戰術意義的領域。他深知難度不在於技術上和資金上,而是要找出突破的方向,目前我國絕對不能與美國作全面的抗衡。

幸運的是王剛透過秦邦定助理找到了一位航天事業的干將-王興國少將。他在十幾年前還是軍內少數的幾個博士,他既有紮實的學科功底,又順利地轉換到組織管理的崗位。7年前他受命組織一批各學科、各專業的專家和工程技術人員,強攻“垂直髮射系統”。這涉及到各型導彈發射裝置的標準化、導彈控制介面標準化、從預警雷達-火控雷達-指令控制系統的資料鏈,…等技術的整合。以導彈、冷發射技術、預警雷達、火控雷達、主控計算機等單項技術來看,我國與美、俄的差距並不是想象的那麼大,但是我們缺乏整合的人才。王興國以堅定的毅力和才幹,團結自己的團隊完成了這一艱鉅的任務。

正是有了他們一開始就奠定的紮實基礎,所以後來的“冷眼”被動雷達、彈載微型曲面相控陣雷達、金龍電池、鎂鈉合金、射流TVC等新技術、新材料就很容易整合到垂直髮射系統中去,讓“天羅盾”系統足以抗衡“宙斯盾”。

2年半前,已是總裝備部科技部副部長的王興國少將又受命組織一個班子研究一個與美軍太空技術抗衡的規劃。不少專家認為這是近乎不可能的事,還可能陷入前蘇聯曾經掉入過的陷阱,搞出一個超級無底洞耗盡我國的寶貴資源。但王興國不信邪。他率領一幫實幹家,僅化半年時間就提出了一個極具震撼力的規劃,在中央軍委的專題彙報會上作了報告。

他們首先提出了一個戰略思想:軍用宇航事業不同於民用,掌握打擊敵衛星的反衛星手段,建立太空威懾力量比發展衛星技術更重要。只有這樣才能保護自己的衛星和鉅額投資。

當時的形勢是,美軍已經掌握空射反衛星導彈、強鐳射反衛星系統和深空反衛星武器,一旦中美間發生衝突可以全面獵殺我國的衛星,包括在幾萬公里深空的通訊衛星。我國的投資越大,損失就越厲害,衛星要採取防衛措施幾乎是沒有可能的。我軍在反衛星武器上也開發了不少技術,還從俄國引進了一些技術,但投入的力度不大,未能形成有效的威懾。

他們又要求優先發展空間變軌技術,將此提到戰略高度。

衛星原本是無動力的飛行器,它們升空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