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布,鹽鐵之物,看似過得還不錯,過往民眾少有苦色。
然而這般不算苦楚只是對久居邊關條件更為艱苦的蕭安而言,在太孫吳的眼裡,自己每日裡享受的錦衣玉食與之一相比,震撼也是有的。
蕭安以往常從六關與京中來回,對昌源鎮頗為了解,就這幾年不曾過往了,這些商戶裡上了年紀的卻還是眼熟,便只給太孫吳道:“這家仁善堂開了有三代了,現在坐堂的郎中有三十來歲,他兒子跟女兒三年前都還在學抓藥,也不知現在學得如何了。”
太孫吳看了那仁善堂一眼,只見上面三個硃紅的大字有些掉漆,想來那牌匾已有許多年,再往大字左下角一看,竟有當地縣府某一縣令用印,當是官府頒發與藥堂的。
蕭安又跟太孫吳道:“小地方一般人家裡規矩也不多,男女都是要幹活的,也不講究男女避嫌,倒是比京中要爽快。”
京中高門大戶裡多了,規矩重到連一般民眾都要比外面的要講究一番,最讓蕭安這自由自在的人不習慣。
第037章 公子願與我共騎?
離了昌源鎮,下一處有人多聚居的便是孟陵縣。
從昌源到孟陵縣慢行得需七日,好在途中也有村莊幾多,小鎮一二,雖是沒再有客棧,然而卻也能尋農家或大戶裡借宿一二。
從昌源鎮離開那一日起,天氣多有轉涼,太孫吳自也加了衣裳,就是坐在馬車裡也沒那般悶熱。
然而比起當初在馬背上的那半日,即便是馬車裡也能軟臥,到底還是不如在馬上視野開闊,令人神清氣爽。
可蕭安卻再沒請自己騎過馬,在馬車裡呆了兩日的太孫吳總覺得心裡特不得勁,雖有幾次暗示,然而蕭安就是個大瞎子看不懂,頗讓自己鬱悶不已。
身邊的小太監是自幼伺候太孫吳的,自也看出了太孫吳的一點子心思,然而要讓他開口,說是讓蕭安帶太孫吳再騎馬遊玩卻也是不敢的。
一來是太孫吳坐馬車裡行程要比騎馬的要快,如今白龍魚服,恐有不妥,還是要早些到儀仗所在的孟陵縣才好;二是太孫吳的身子不好,別說是騎馬,一個不小心閃了腰,別人倒黴不怎的,他這個貼身伺候的卻是必然的要死罪的。
想他如今不過十來歲,進宮也不過才幾年,當初就衝著比在家裡日子好過才進的宮,可不想年紀輕輕就死了。
所以一行人中,唯一知曉太孫吳心思的小太監也沉默了。
太孫吳只得每次歇息之時下馬車走走,總不時斜眼看一眼蕭安。
你不是挺積極的麼?怎的一上路就啞巴了。
啞巴蕭安倒也沒再真想讓太孫吳與她一道騎馬,無他,她跟著是為了給她外祖一家翻案來的,可不是跟著太孫吳慢悠悠的遊歷民間,體察民情。
像請太孫吳騎馬這種事,做過一回就夠了,就當給太孫吳尋個趣味,見見京城外的風光。
最關鍵的還是怕太孫吳的身體有個甚意外,又沒帶有御醫隨行,他們一行承擔不起。
太孫吳琢磨了幾日,覺得這也不是個辦法,只得在歇息時狀似無意與小太監道:“小順吶,你來給我揉一揉腰了。”
旁邊本在討水喝的蕭安一聽,腦袋就湊了過來,“腰怎的了?”
太孫吳見蕭安湊過來就滿意了,道:“許是馬車坐得久了,這一路抖著有些難受。”
蕭安一聽是這般,就道:“不是讓公子躺著了?”坐著這般時日,就是她也受不了。
太孫吳擺手道:“多數時都是躺著的,然腰股也還是不行。”
說完這一句,太孫吳就要往馬車裡去了,“快來與我揉一揉。”
小太監不知曉太孫吳之意,之前也聽聞太孫吳抱怨過,自是進了馬車與他去揉腰。
剩下蕭安摸了摸下巴,坐在馬車車轅之上,眼睛下意識地往馬車裡瞟。
然馬車有竹簾相隔,也看不怎的清楚裡頭,只聽得太孫吳時不時的一聲輕點。
蕭安想了會兒,才跑去跟柳客卿抱怨,“我說陛下這是哪個意思來?公子身體本就不好,怎的就讓來查這個事了。他到底是想與我外祖翻案還是不想呢?”
帝心難測,就是柳貞自認為猜對了皇帝的心思,等著這一路與太孫吳一道行走,就覺得太孫吳的身子,到底是一個大患,反而倒開始跟蕭安一般在想皇帝讓太孫吳來查此事,到底是有心還是無意了。
不過這話也不能與一心掛念此事的蕭安說,柳貞就道:“他又怎的?”
“坐馬車裡太晃,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