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部分(3 / 4)

小說:大宋八百年 作者:風格1

去,就能換回來數千斤的糧食,幾個玻璃藝術品轉運到南洋,能換回來幾百兩的金子,哪怕是在大宋境內,也有著不菲的收入,現在自治區要全力出擊,那豈不是如同在他們的身上割肉一樣?

不過商業部很快就出面澄清了此事,現在的自治區只具有生產能力,還不具有太強大的銷售能力,自治區內部的銷售能力大部分都是西北兩地,因為這兩地的蒙古人和其它的少數民族部落基本上被護**打服了,雖然仍有風險,但是收益也更大一些,至於大宋境內還有海外貿易,都是宋商一手包辦的,而這邊才是真正的大頭。

商業部派了一名副部長出面解釋,這官員的級別放到大宋也相當於三四品了,也著實讓這些商人們安穩了不少。

自治區給出的解釋是組織船隊,並不是要繞開他們,而且進行一系列的訓練,自治區的主要目的是進行遠洋貿易,超遠洋的那種貿易,在這方面,宋商做得並不夠,雖然他們幾乎也能抵達非洲沿岸了,但是風險太大了,這活,讓自治區攬過去他們也沒什麼意見。

另外一個目的就是開發南洋,南洋是以開發為主的,而不是貿易為主,自治區在附近的幾大貿易區的貿易額是不會超過兩成的,這點損失,各大商家還承受得起,畢竟接下來的貿易還是以他們為主。

對於開發南洋的提案,行政院本來是不打算透過的,**,太費錢的,光投入啊,不過這份提案卻是孫陽親自一筆筆的做出來的,因為自治區在行政管理方面,也只有孫陽才會用一筆頗為獨特的硬筆來書寫報告。

而且孫陽說得也頭頭是道,開發南洋可以種植甘蔗等自治區急缺的經濟作物,而且更加重要的是南洋的氣候溫暖,用來種水稻的話,可以達到一年三熟,產量龐大,其實還有一樣孫陽沒說,就是橡膠,那玩意簡直就是工業**的血液。

僅僅是一個農業就讓行政院不能扣下這份報告了,漢人一向都是農耕民族,而且糧食一直就沒有寬裕過,手裡有糧,心裡不慌啊,若是真的能打下一個龐大的糧產地,供應大量的糧食的話,那投入再多也是值得的。

報告被批覆了下來,初步決定組織十萬俘虜開往南洋進行開發,不過現在都還停留在紙面上,長江口的港口還沒有修好,船還不太夠用,而且長江順流而下容易,想要逆流而上卻充滿了難度,還需要使用人工拉縴,不過對自治區要大規模的使用江運這一塊,大宋方面還是歡迎的,龐大的縴夫隊伍可以解決多少人吃飯問題啊,用現代的術語來說,就是創造就業機會。

被派出去的人在與大宋溝通之後,在長江的出海口附近打造了一個新的造船廠,專門用來製造大型海船,這年頭的宋人,只要有了充足的支援,完全可以造出長達百米以上的巨型船隻來。

孫陽只是隨便的給出了幾張大航海時代的高速穩定成熟的海船圖形就不管了,宋人在這方面可比他聰明多了,他們完全能夠懂得如何將兩種不同的船隻技術融合到一起。

要造船,可不是那麼簡單,一艘新船從選擇木料到船隻出廠,沒個三五年的時候根本就是休想,這還算是速度快的呢,主要就是木料,又要陰乾又要刷油等等,要求極高。

一旦碰上陰天下雨的,那麼船隻的木料陰乾就算是廢了,總之產量小,麻煩之極,針對於這方面,孫陽很快就給出瞭解決的辦法。

直接建造一個陰乾室,兩側都裝上大號的風扇,用牛馬拽動,鼓風通風,可以使得木料的陰乾時間大大的縮減,除此之外,並沒有使用更多的新材料之類的東西,畢竟這種超級大海船是經過長期積累的,就算是有新的技術,也需要一定的成熟時期。

在忙碌當中,自治區終於在商業圈子裡推出了一樣新的產品,平板玻璃。

自治區的玻璃技術已經很成熟了,但是在透明度上仍然不行,還呈淺綠的顏色,但是卻也可以製造大塊的玻璃了,平板玻璃要比其它的玻璃製品更難製造,一個光滑平面的玻璃更難製造,主要還是成本問題,若是一塊玻璃出廠,還需要大量的打磨的話,那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義。

現在自治區終於可以製造出這樣的玻璃了,雖然製造出來的玻璃仍然有些厚薄不均,但是已經是相當的不錯了,首先在長安開始應用,當然,最先用到的地方肯定就是孫陽的將軍府。

大塊的玻璃裝上,透明透亮,看起來舒服極了。

長安城外的商貿集散地,也立起了一座裝上了平板玻璃的樣板房,玻璃窗可比油紙之類的東西要美觀大方也實用得多了,雖然現在價格還很高,但是剛剛一推出,就獲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