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產能大戶,已經積累了足夠的經驗。
像過濾器之類的就好說了,直接使用碳片和碳粒以紗布包裹,置於硬牛皮和軟牛皮製成的護具裡,再用兩根帶子固定在腦袋上就可以了,簡單有而有效,真正難的還是護鏡。
弧形護鏡倒是夠拉風,但是處理起來太難了,最終還是要採用平面的護鏡,融制玻璃鏡的時候,內部加上細銅絲來增加其強度,有了雛形之後,再以平板的細油石打磨平整,以觀看事物不變形為標準,寬三指,長二十公分,嵌於護罩當中,視野良好,就是看什麼都有點發綠,不過無意當中產生了另外一個好處,除了防塵之外,還具有防光的效果,有點墨鏡的意思了。
' '
220 南下長江口
220南下長江口
這種帶著厚護鏡的防毒面具一次做了兩萬餘套分發了下去,雖然這東西厚重了一點,但是效果還是相當不錯的,經過試驗,放入毒煙當中的十幾頭羊全都被悶死了,只有戴了防毒面具的那一隻還活得好好的,丁點沒有受傷。
戴著像豬鼻子一樣的防毒面具,炮兵部隊啟用了特種炮彈,估算好風好,嗵嗵的再一次發射了炮彈。
燃燒彈的燃燒效果被無限的降低了,但是打出去的炮彈卻散發出濃濃的煙霧,接觸到煙霧的蒙古人無不是捂著眼睛慘叫不已,或者是直接便窒息了。
在炮兵之後,步兵和軍醫隊已經準備完畢了,步兵是用來爭奪關口的,而軍醫,則是攜帶著特效藥隨時準備救治傷員,而且還是蒙古傷員,能少死幾個是最好的事情了,隨著自治區的擴大,公路交通網還指望著他們來修呢。
在攻城方面,已經修建了數千年城牆的漢人擁有著得天獨厚的本領,什麼雲梯之類的全都不用,使用的是寬寬的木板,長達十餘丈,由士兵在下面頂著,厚木析又可以抵擋箭雨,而且在木梯的前面,還裝著一排輪子,只要向關牆上一搭,後面一推就可以將木梯頂到城頭上去,木梯前面的勾子落下,勾住城牆,一次就可以讓數十名士兵進行登城做戰。
當戴著防毒面具的數千名士兵兵臨城下的時候,就沒蒙古人什麼事了,直線距離不過百米,正是火槍的最佳射程,敢露頭者必死無疑,槍械可比弓弩好控制多了,用弓弩都可以百步穿楊,何況是可控性更好的火槍呢,這年頭的神槍手絕對比後世更多。
挺著刺刀衝上了關牆,三人一組,輪翻開槍或是防禦突刺,片刻便佔領了關城要地,後繼上來計程車兵越來越多,手炮槍械輪翻上陣,到了城牆之上,短巧的,上彈速度更快的近衛槍可要比步槍更加好用。
近衛槍是從炮兵那裡借來的,一戰而定關口,一份新的報告也送往的長安,對近衛槍的近戰能力做出了評估,發射散彈的近衛槍的三十米射程在近距離做戰上,極大的減輕了護**士兵的傷亡,攻城一戰,陣亡者不過百人,傷者數十人,以極小的代價取得了最大的勝利。
同時,軍醫部門的報告也提交了上去,是關於變種燃燒彈的致傷效果報告,此戰俘虜蒙軍達到了五千八百人,這五千八百人都是救治過來的,其中這近六千俘虜當中,至少有一半受到了不可逆轉的創傷,傷處都在肺部和眼部,這還算是效果不嚴重的,傷勢嚴重者,直接就被執行了戰場紀律,沒功夫在他們的身上浪費更多的軍用藥品。
看著這份發回來的報告,孫陽忍不住點了點頭,看來如果有條件的話,近衛槍每人應該配一把,充做輔助武器使用。
而在原始版的生化武器上,也需要有一種非殺傷性的武器存在,畢竟自治區需要大量的俘虜來充當勞動力,特別是在未來要在長江上架橋,這種高危險活動更是需要更加龐大的俘虜勞力才行,歷史,總是建立在血腥之上的。
本來孫陽還從來都沒有想過在這個年頭建什麼跨江大橋,還是跨長江大橋,只是一次查詢資料的時候才驚訝的發現,哪怕在現代,也有長達千餘米的跨海大橋存在,而且歷經千年之後,仍然在使用,這讓孫陽不得不再次感嘆有宋一朝所取得的科技成就。
有了想法,就需要大量的俘虜,而且還是健康的,活蹦亂跑的俘虜,所以一種非殺傷性武器就要提到檯面上來了。
現在的生化武器很簡單,只是材料的選擇而已,中藥當中的一些毒性藥材太過於霸烈的,從前的那種直接就可以讓人雙目生明瞭,所以對於抓俘來說,並不合用。
自治區的另外一種從西域剛傳過來不過兩年的經濟作物就被孫陽選中了,胡椒,這種從西域傳來的香料可以用來做菜,但是同樣的,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