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雜,但是現在有數量龐大的俘虜勞工,就算是用人命堆,也能把一條通天大道堆出幾百裡,直達長江沿岸,而蜀地那十幾萬蒙古精銳孫陽也沒看在眼中。
孫陽還是命身邊的助手將這份報告抄錄了幾份,透過軍情快速通道直接送往四大戰區。
軍情快速通道是一種軍民兩用的通訊通道,主要是用於信件、貨品的傳遞,有一種是用夜間趕路的引導車改裝出來的緊急軍件傳送車,專門用於緊急信件的傳送,雙馬拉車,日夜不停。
車子的前方還裝有車燈,是用玻璃做成的氣死風燈,然後再用白鐵皮做成的燈罩,可將燈光聚集到一起反射出去,雖然照不了太遠,但是照出幾十米去還是沒什麼問題的,馬車跑得再快速度也有限,在公路上跑到時速六十公里都撐死了,但是這速度在這個時代,絕對堪比後世的高速公路了。
一路上換人換馬不停車,只需要用兩三天的時間,就可能將信件送到距離最遠的北方戰區,沒有人比孫陽更加了解資詢快速傳遞所產生的優勢了。
前後不到十天的功夫,各大戰區的意見就反饋了回來,同時南方戰區的郭破虜也送來了以釣魚城為首的抵抗軍的訊息,歷時兩個月,第一批物資也終於運送得差不多了,而第二批物資也於三天前送達。
抵抗軍方面,就屬於摟草打兔子一順手的事情,所以孫陽並沒有過多的去關注,自治區大軍南下,自然就可以解決那些蒙古軍隊。
果然如孫陽所想的那些,四大戰區的主管和參謀人員所給出的意見,清一色都是同意南下,而不是東進,一致認為,在新式武器沒有全部換裝完畢之前,東進的時機並不成熟。
南下便南下,孫陽拍板進行了決定,同時也開始調集了軍隊,不過大多數的參戰部隊都是從北方戰區進行調集,協同南方戰區,由這兩個戰區協同進行做戰。
蜀地的地形複雜,騎兵無法展開,所以全部由步兵進行做戰,而對步兵的指揮做戰上,指揮官的人選毫無疑問是郭破虜無疑。
郭破虜很重視這次機會,因為按著自治區的軍事法規規定,明年,就到了四大軍區高層輪值的日子了,四大主戰少將會進行第一次輪值,只由主官帶領警衛營到其它的戰區進行坐鎮指揮。
其實最讓郭破虜看重的還是這次做戰是火器部隊第一次大規模的應用,換裝和整訓完成的第一批三個師近六萬人的部隊已經從各戰區徵調,乘坐著軍用運輸車,用最快的速度趕往南方戰區,後勤部隊也將一批批新出廠的彈藥運向南方戰區,同時還有一批新制造出來的輕型鋼炮。
新型的小鋼炮屬於質量超輕,便於快速移動做戰的遠端火力支援武器,還是從槍械製造時得到了靈感,質量好的鋼做出來的炮要遠比青銅輕巧得多。
新型鋼炮口徑不過八十毫米,炮管長一米,只有一個簡單的炮架,滑膛前裝炮,整體上重量不過二百斤,炮架和炮身可以快速拆解,大力之士兩人便可以扛著滿山跑,裝上輪子,一匹馬就可以拉著翻山超嶺,缺點就是使用黑火藥的炮彈威力偏低,不過做為一千到兩千米的支援武器還是不錯的,至少可以壓制住這年頭射程最遠,威力頗大的三弓床弩,大宋產品。
一向冷靜的郭破虜也忍不住緊張了起來,這並不僅僅是要取得長江口岸的一次戰略進攻,而且還是一次大規新型裝備的實戰檢驗,讓郭破虜的壓力頗大。
南方戰區的主戰區一下子就熱鬧了起來,新型部隊在這裡要駐紮一個月以後才會南下,大部分參戰部隊都是從北方戰區調來的部隊,郭破虜要熟悉部隊,瞭解部隊的戰鬥力,而士兵要適應從北到南的溼熱氣候還有克服水土不服,軍醫院這幾天就沒有停過,拉肚子、發燒者為數不少。
而士兵也要進行適應性的訓練,後勤官喝吼著,揮舞著雙臂,將一箱箱的彈藥從倉庫裡搬了出來,分成百餘個分發點,士兵們排著隊領取著散裝的彈藥,每名士兵每天一百發子彈,必須要打光,然後還要進行拼刺訓練等等。
子彈是散裝彈,每名士兵都有一個牛皮製成的十字肩帶,上面用軟羊皮做成了一個個子彈卡帶,一端封死的,士兵們要自行將子彈裝入子彈袋當中,十字肩帶可以自如的拉動,始終保持胸前的彈袋裡是有子彈的。
拉栓,上彈,閉鎖,扣動板擊開槍,開栓,勾出大塊的殘餘紙屑,再重新上彈,一般打上十幾槍之後,就要徹底的清一膛,一般在戰鬥狀態下,十槍已經足夠了,如果是緊急狀態的話,倒是可以打上二十到三十槍,不過已經嚴重的影響精度和槍管的壽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