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
不管是什麼羊,黃羊、白羊還是老山羊,都不過是一刀之功而已。
……
第一七百四章趕羊
第一七百四章趕羊,到網址
第一百七十五章 失機
第一百七十五章失機
“不知道前線打得怎麼樣了?”
作為整個黃岩縣府的最高指揮官,馮思賢一刻都不敢放鬆,他手上只有兩個相對完整的步兵連,除此之外,就只有兩隊壯勇。
他從來沒有擔當這麼重大的使命,整個縣城的虹軍加上壯勇不過是五百人而已,可是城內的小校場那邊就看押著八百多名清軍俘虜,兵力甚至比守軍還要多一些。
因此看守俘虜的六十多人臨時編成了一個步兵連,隨時準備參戰,而城內的輕傷員也被編成一個步兵排,也隨時準備參戰。
即使已經控制了整個黃岩縣城所有的制高點與要點,但是馮思賢一刻也不敢鬆懈,他讓龍槍連的老連長白善葉把龍槍連派來的那個步兵排控制好,每隔一個小時都要進行巡邏,隨時準備彈壓城內外出現可能的一切意外情況。
倒是高梁材高知縣倒是放得開:“馮知縣何須擔憂,我想那陳世忠不過一水師敗將,裹脅三千之眾,必不堪我虹軍義兵一擊,我們要擔心倒是另一點!”
“哪一點?”
高梁材笑了起來:“自然是擔心這一戰打得太順利,一口氣殺到臨海城去,把府城都打下來,到時候我只能移到臨海城當知府,可不能與你馮知縣同處一城!”
馮思賢倒是笑了笑:“那倒是一件大好事,打下了臨海城,那這台州府的戰事都可以結束了。”
“不是台州府的戰事結束了,而是我們整個浙江省的戰事都結束了!”高梁材講了一個掌故:“鄧紹良鄧軍門,不,是偽提督鄧紹良在寧國駐防,所部兵勇號稱集浙省精華,但多不是浙人,皆川楚廣三省人,而浙人唯有臺勇。”
鄧紹良雖然是浙江節制所部,但分析這支部隊的歷史,卻與向榮的江南大營關係極深,江南大營倚向榮與張國樑為東南半壁長城,向榮是蜀人,張國樑是廣人,而他們是從廣西一路追堵太平到兩湖,又從兩湖追到南京城外,因此鄧紹良部也多是川楚廣三省人。
而浙人向來沒有出強兵的傳統,只有台州民風剽悍,因此才有一部臺勇出征寧國,因此高梁材說道:“浙中全域,若平定臺郡,徵募壯勇入伍,而全浙可稱無敵,現在你我擔心的是,還是今年的田賦怎麼一個徵收。”
馮知賢在家也知道這田賦的苦處:“現在是要徵上忙吧?”
清季的田賦可以說是整個財政的核心,高梁材屢歷州縣,對於此內情瞭若指掌:“沒錯,咱們黃岩縣的田賦分為地丁與漕糧,而地丁又分上忙與下忙!”
馮知賢本人就是一個有幾畝地的小農民,他點點頭:“原本上忙要徵到五月底吧?”
清季田賦分成地丁與漕糧,一般來說地丁徵銀,漕糧多徵糧,而地丁又是整個田賦的核心部分,一年分成兩次徵收,二月到五月徵上忙,%%,五月底這次下忙要徵收整個地丁的四成。
而高梁材當即提出一大堆問題:“新朝鼎革,那麼前朝積欠的田賦是不是要補徵?還有今年上忙是徵銀還是徵糧?具體怎麼一個徵收法,如果徵銀的話,一兩銀子徵多少錢?”
這都是大問題,清季名義上有永不加賦的名義,但是農民還是屢屢因為經濟上的壓力而起事,關健就是這些花樣,尤其是小戶浮收,更是終清一世都無法解決的問題。
“徵糧!只徵糧!”馮思賢第一時間說了自己的想法:“咱們虹軍暫時不缺銀錢,只要有糧就有一切!”
高梁材告訴馮思賢這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這事可不好辦,不過我們現在控制了黃岩太平兩縣,黃太熟,六縣足,我甚至可以誇張地說,黃岩熟,全臺足。”
黃岩、太平兩縣可以說是整個台州的精華所在,高梁材更是說出一個驚人:“要知道光是太平一縣,每年稻米就有百萬石,麥數萬石,雜糧一百數十萬石,黃岩倍之!”
“有這麼多?”這倒是讓馮思賢開了一番眼界:“有這麼多糧食的話,可以足夠咱們虹軍武裝起數萬人來了!”
對於軍隊來說,缺少銀錢在短時期之內不是大問題,但是缺少糧食那整個部隊只能因糧而食,高梁材更是加了一把火:“若是能把臨海拿下了,每年還能加百來萬石,我們大軍需徵多少米糧才夠。”
馮思賢一下子就開了眼界,他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