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部分(1 / 4)

小說:錦衣王侯 作者:隨便看看

事勞神,他倒落個自在。”

他是弘治六年的狀元,而王府長史袁宗皋則是弘治三年的進士,論科分,在毛澄之前,論位階則在毛澄之下。兩人當初在京裡,還有一點私交,算是個可以說上話的朋友。而梁儲則是成化年的進士,算是著兩人計程車林前輩。他點頭道:

“這裡確實是好地方,不過光是地方好是沒用的,最重要的,還是人要好。如果人不夠好,好山好水,也會被糟踐了。當初這裡的知州萬同,老夫是知道的,那是難得的好官啊。可惜,被白蓮亂賊所殺,案子好象一直還沒破,等到孔州牧來時,我們要好好問問他,這官是怎麼當的。”

方才他們進安陸時,孔璋這個地方官帶著京山知縣在州境迎接,這是題中應有之意,不過由於十分倉促,兩下並沒顧的上對話。及後,整個欽差隊伍太過龐大,孔璋饒是所準備,也忙的手忙腳亂,暫時還沒抽出時間來拜見。

不等他來,大家先等回來的是谷大用,院子裡,張鶴齡的冷嘲熱諷如同連珠炮,朝著谷大用傾瀉而去。好在後者是宦官,忍受辱罵是起碼的本事,並不怎麼在意。反倒是賠著笑臉,說著小話。

罵了幾句之後,張鶴齡也覺得沒什麼意思,又擔心谷大用真的在新君面前留了名字,將來被這等人報復一下,滋味並不好受。漸漸收了聲音。

谷大用又過來與二老道了個歉,然後才回了自己房裡,毛澄看看梁儲“厚齋公,你說這閹人在世子那裡,可曾討了好麼?”

“若是他討了好,是不會這麼快回來的,態度也不回這麼謙和。這幹閹人都是一般的為人,得志便要猖狂,絕不會韜光養晦。他如此的忍氣吞聲,依老夫看來,多半是他連王府的門都沒進去。”

毛澄點頭道:“若果然是如此,那便好了,新君不用宦官,這是國朝中興之相。”

梁儲也道:“石齋公的眼光,我是一向信服的。只是這個世子畢竟在安陸,石齋公也沒親自考校過,只怕難免有所偏差。若是他真的信用谷大用,老夫就想見面時,勸他幾句。可如今看來,我輩的眼光遠遜於石齋,這世子確實是個賢君之相,親賢臣,遠小人,不用宦官。不過這只是一面,待會等到孔州牧來時,有些話還要問問他,畢竟他是這一方父母,最清楚情形。”

不多時,院子裡復響起張鶴齡的抱怨,這次是抱怨招待的規格太低,準備的太過寒酸,認為是地方官府做事不用心,怠惰公務。另外一個聲音,則承認著錯誤,說著道歉的話。

梁儲搖頭道:“眼下國喪之時,諸事從簡,本來就該如此。可惜啊,泥孔璋連這話也說不出來,幸虧世子賢德,否則安陸城裡,必然是藩王跋扈,有司束手,黎民塗炭。”

孔璋安頓了欽差的隊伍之後,就要來拜見各位傳旨欽差,這也是官場禮節的一部分。不過他並沒有準備土特產,也就難怪張鶴齡不高興,可也正是因為他沒準備任何土產,梁儲、毛澄兩人對他的看法倒是好了不少,雙方交談的氣氛也很融洽。

除了問問日常的庶政外,這兩位京師大佬關心的事一是興王府在本地的風評,二是萬同的死因。孔璋小心翼翼的回答著,將那早已背的滾瓜爛熟的答案彙報上去,他並不清楚這些答案出自誰的手筆,只是早在正德病危時,安陸的幾位名流就透過某些渠道,把這份答案交到了他的手上。

這種表態比較清晰,如果孔璋不能很好的配合這些士紳的話,他的知州也就當到頭了。這些士紳如果聯手的話,摘掉他的知州印,也並不是什麼難事。

一如預料,兩位老臣聽完這些彙報,並沒有做出任何表態,面上也不見喜怒,只是吩咐著孔璋去通知王府,準備明日迎接聖旨。另外就是吩咐著,安陸從現在開始,就不能再看成湖廣的直隸州,而是要看成是國都,是嗣天子的駐地。如果世子出了任何閃失,都要孔璋粉身碎骨也難抵萬一。

徐光祚等人來時,已經知會了湖廣巡撫,從他那調了一支標營即將開拔過來。但是人馬的安置,以及本地駐軍的排程,都需要有人操辦才行。作為地方官,這活自然就是孔璋的。

除此以外,辭陵、送行,有一系列的工作要做,這些工作都得由安陸衙門完成,並且時間很緊。在這個時候,一些人情往來就講究不得,就連線風宴也談不到。吩咐完了差事,孔璋告辭而出,回到州里開始佈置。

這些事事實上早在十幾天前,就已經在著手操辦,並不會擔心完不成任務。大家要做的,就是要演出手忙腳亂,連夜操辦的假相,以顯示自己對這一切都不知情。師爺見他愁眉不展的樣子,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