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脾氣,他當初甚至連這一種制度都不想實行,不過後來由於一件事情,不得不實行了這種制度。不過既然已經存在了,王奇就不準備廢除她了,免得被後人說自己說一套,做一套。表面上贊成民主,實際上喜歡專政。雖然王奇很喜歡獨裁的感覺,但相對於青史留名來說,王奇還是喜歡後者多一點。
王奇在書公佈之前,就已經預料到會有極大的反應了,但他還是沒預料到會有這麼大的反應。書一公佈,先來的是好訊息。
以陳寔老頭為代表的書院清議名士,大漢黨人,都紛紛贊成王奇書中的觀點。認為他這本書如黑暗中的星燈,給黨人指明瞭奮鬥的方向。對於王奇在本書中的觀點,雖然也有不同意的地方,但是現在他們基本上已經被王奇書中所描繪的代表制所能給自己帶來的好處所迷惑了。那裡還管得著這些和自己並沒有多大沖突的東西。
但是隨後,王奇就接到了一個有點不好的訊息,還在譙縣的王允,給王奇送來了一封措辭嚴厲的書信,信中雖然並沒有說什麼讓王奇接受不了的話,但王允信中說自己這本書必然會引來其他人的攻擊,最好是趕快收回這本書。這樣的建議讓王奇覺得有點受不了。
不過幾乎和王允的信同時到達的,是譙縣包括荀爽在內的眾多名士的讚揚信。甚至連和荀陳兩家政見不和的石廣元也寫信表示對王奇這個創意的讚賞。雖然兩派在擁護那一批人上有分歧,但是在對付共同的敵人上是有一致觀點的。
如果說王允的信只是給王奇一個不好的兆頭的話,那不久後朝廷的降旨則算是真正的壞訊息了。聖旨宣佈王奇的這本書為**,對他好好的訓斥了一頓,並不準他再擔任書院祭酒。
其實這還是宦官們知道王奇現在的名聲已經傳遍天下了,怕對他太過分回引起天下學子的反抗,不得已才輕輕的懲罰了一下他,準備以後再找機會害他。要是真要按他們的脾氣辦,只怕王奇連小命都會保不住。
至於漢靈帝,根本就是個沒什麼主見的人,既然宦官這樣說,他就這麼做,雖然有很多朝臣反對,但靈帝卻根本沒有聽。
本來還是有不少人傳統人士是反對這本書的,認為這本書中要求從皇帝那兒分權的觀點簡直是大逆不道。不過現在被宦官們主動跳出來一反對,他們到不願繼續反對了。如果在反對的話,就會被清議名士歸為宦黨了。
不過王奇在寫這本書之前,就已經預料到會遭到宦官的強烈反應,所以已經做好了相應的準備。就在聖旨到潁川的當天,王奇派出的一騎,就快馬奔向了洛陽城。這次王越手中,最後一封要挾宦官的信也要沒了。
不過和宦官作對可正是提高自己名聲的機會,王奇當然不會放過。
不久之後,王奇的一首小詩就開始流傳開來。詩名《輕肥》
意氣驕滿路,鞍馬光照塵。
借問何為者,人稱是內臣。
朱紱皆大夫,紫綬悉將軍。
誇赴中軍宴,走馬去如雲。
樽壘溢九醞,水陸羅八珍。
果擘洞庭桔,膾切天池鱗。
食飽心自若,酒酣氣益振。
是歲中原旱,冀州人食人。
小詩一傳出來,就被人廣為傳誦,一時之間,王奇馬上成為反閹的鬥士,他的名聲都快可以和著名的黨人陳藩,李膺相媲美了。
宦官們當然很惱火了,但是此時他們已經接到了王越的通知,讓他們不但不能陷害王奇,還要儘量的幫助他,至少要讓他得以繼續當書院的祭酒。
宦官們無奈,現在已經是最後一封信了,他們可不想前功盡棄。再加上王家也很不好惹,也就只得同意了。剛好有大臣為王奇鳴怨,宦官們就做個順水人情,讓王奇得以重新執掌潁川書院。至於王奇的書,現在就已經流傳很廣了,根本不可能再禁了。
得以重新當祭酒的王奇,更加的鋒芒必露,又寫了一系列的書來宣傳自己的主張。而各種各樣的學說,也引來了各地的名士豪傑,他們紛紛前來潁川書院求學。
(暈死!寫這一章可真累,查了兩天的資料!00終於打出來了!)
第六十一章 轉眼三年
其實王奇本來已經可以不公佈這一本《政論》了因為王奇前面的四本書,已經讓王奇的名聲提升到了一個極高的程度。如果真要招募人才,此時的名聲應該已經足夠了。這是當初郭嘉和王奇都沒有預料到的。
郭嘉以前並沒有看過王奇的書,當然不會知道王奇的書會有這麼大的影響,不過即使看過了,其實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