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部分(3 / 4)

小說:命運的抉擇 作者:抵制日貨

與後金軍的戰鬥不同。渾河之戰是西南少數民族的“白稈兵”同遼東的後金軍的戰鬥。雙方此前連照面都沒打過。努爾哈赤的“七大恨”和從四川來的“白稈兵”更本就扯不上關係。而後金軍對遼東等地的洗掠也惹不到遠在四川的秦家。但就象當時的兵部尚書張鶴鳴評說的:“渾河一戰是遼左用兵以來第一血戰”。秦邦屏所率“白稈兵”表現出的彪悍與血性讓其他明軍黯然失色。更讓孫露感到扼腕的是這些“白稈兵”不是倒在後金軍的鐵蹄下。而是倒在了炮火之下。那些火炮正是後金軍從明軍手中繳獲的。“白稈兵”類似羅馬方陣的長槍陣並不害怕騎兵。但火炮卻是這種密集方陣的剋星。結果3000“白稈兵”血撒渾河。

可饒是如此秦良玉還是親率第二批“白桿兵”赴援。為什麼?為什麼要如此執著於一場在後人看來是滿漢之間的戰爭。按照後世某些人的說法岳飛、袁崇煥這樣的人都是阻擋歷史前進大漢主義者。那秦良玉、秦邦屏又怎麼解釋呢。他們不是漢人卻同樣執著於抗清。歷史上的夔東十三家軍亦有不少少數民族的部隊。他們可與大漢主義扯不上邊。正如秦良玉所說的“國家有難,理當挺身而出”。無論你是什麼民族你都是中國人。這與民族間的仇殺無關。只是作為一個國家的軍人在面對自己的國家遇到動亂,受到侵略時所要負起的職責。而這一點在秦良玉這樣的少數民族將領身上就由為明顯了。想到這兒孫露對秦良玉更是肅然起敬。只見她正色道:“秦將軍,無論時光如何流逝。無論他們是否留下過姓名。無論是在白山黑水;沙漠戈壁;還是在廣袤的大海之上。大明都不會遺忘曾經為守護她而流血的人。那些為百姓犧牲的將士,百姓亦不會忘記他們。”

秦良玉驚訝的抬頭看著孫露,發現孫露的表情異常寧靜也異常的真誠。不知為何久經沙場的秦良玉竟也有了些激動。其實孫露的話不但讓秦良玉感動,亦讓張家玉和高桂英深有感觸。無論這些人曾經站在哪個陣營他們都是在為這個國家的百姓戰鬥。想到這一路過來大小戰役中陣亡的農民軍將士高桂英不禁感嘆的說道:“是啊,大夥兒都是老百姓。當初還不是為了鄉親們討口飯吃。當年要不是走投無路,只好跟著男人造反,還不是一輩子圍著鍋臺、磨臺轉?”

“高夫人可不要妄自菲薄哦。夫人的申明大義、以國事為重、不計較個人的得失。這可是讓許多滿嘴仁義的無行文人都要汗顏的哦。那些傢伙嘴上說的好聽,卻是整個的銀樣蠟槍頭。”孫露擺擺手道。

聽孫露突然冒出了這麼一句不雅的詞語。秦良玉、高桂英同她不由面面相窺,緊接著便是一陣鬨笑。連帶著他們身後的張家玉等人也忍不住跟著笑了起來。原本有些拘謹的氣氛頓時輕鬆了不少。看著孫露同高桂英相視而笑。一旁的張家玉也是感慨萬分。“一笑抿恩仇”這話說得容易。可誰又知道眼前這兩個女子這“一笑”背後承載著的是多大的壓力。這一笑需要付出多大的勇氣和胸襟。眼前的這三個女子都是少見的奇女子。她們的胸襟和氣魄讓這個時代的男子都黯然失色。眼見孫露從容的表情張家玉對她的敬佩更深了一步。這種敬佩以不再限於孫露的那些新奇理論。而是來自於她本人寬闊的胸襟和遠大的眼光。張家玉發現他每隔一段時間後再同孫露見面,她自身所散發的光彩就會更閃亮。彷彿是一塊未經雕琢的白玉隨著時光與戰火的磨礪越發顯出其本身的耀人色澤。

“張軍長,高夫人他們的人馬安排妥當了嗎?”孫露的提問將張家玉的思緒又拉回了現實。於是他清了清嗓子回答道:“回首相,高夫人和其他義軍的人馬均已開始接受整編。不過另有不少家眷需要安置。”

孫露聽罷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招安這麼大一批人馬當然讓要將他們的家人安排妥當。事關軍心這可是件大事啊。

一旁的高桂英見孫露面色有異以為孫露是在為如此眾多的人員不能安置而感到為難。於是她爽朗的一笑道:“首相大人,放心。咱老百姓只要有口飯吃就行。我也知道朝廷現在困難。咱可以自己種地屯墾。”聽高桂英這麼一說她身後的李過、劉芳亮、高一功、郝搖旗可就有些不樂意了。這可是朝廷來招降他們的啊。有道是想要做官,殺人放火,受招安。如今雖說朝廷是給了他們不少賞賜和封號。但畢竟不能和以前大順朝比。那時侯的他們可個個是開國功臣啊。當然他們也知道自己是今非昔比了。特別是現在他們的人馬都被拉去搞所謂的整編了。自己身邊就只剩下了幾個親兵又是在人家的地盤上。要是這些官軍就此翻臉,殺他們幾個還不是比捏死個螞蟻還簡單。想到這兒這幾個大男人只好又把頭低了下去擺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