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胡家女傳”。
“胡家女傳”頓時傳開,引來更多的書生,意氣風發之下,書十數篇文章,一時之間不知激起多少百姓的聲援。
胡氏女敲得鳴冤鼓震天響,因為覃家和辜家在背後的推波助瀾,這一樁案子居然直達天聽,讓原本想要壓下此時的揚州知府焦頭爛額。
原本早已蓋棺定論的胡家滅門案,一夜之間便成了一樁聖上親口下令要徹查的疑案。
揚州知府還來不及做什麼,覃九寒早已毫不留情面動個手,胡家滅門案本來就有疑點,這些日子,他查到的證據不少,樁樁都是從蛛絲馬跡挖掘而來。
胡家滅門案牽扯甚廣,如今的揚州知府也不過是被推出來的替罪羔羊,或者換句話說,並非主謀。
但覃九寒原本就沒打算輕拿輕放,朝中的梁帝也是下了死命令,大不了將江南這一批都給換了,天下之大,能臣之多,梁家天下容不得這種從他口袋裡攬錢的人。
九月,案子似乎是查到了頭,揚州知府等一併官員皆被收監,就連原本義憤填膺的書生都以為,胡家的案子已經破了。
緊接著,胡家女的一次遇刺,再度激起了民憤,書生們比蠻力不行,但比嘴皮子卻是無人能敵的,尤其是面對著強權欺壓一個弱勢的孤女,這種事情,但凡有血性的人都看不過眼。
其實不光他們看不過眼,就連原本鬆了好大一口氣的胡家滅門案的主謀也氣的摔碎了十來個古玩花瓶。
這分明是自導自演,他好不容易剁了左右手,平息了民怨,怎麼可能在這個節骨眼上去殺一個無足輕重的胡家女!
然而,是不是覃九寒自導自演又有什麼關係,他不過是要尋一個理由,不讓事情沉下去罷了。
十月,江南官場多年屹立不倒的大官終於收監,不過他的待遇比起什麼揚州知府蘇州知府,要好了不少,直接被帶回了京城。
而後,覃九寒以摧拉枯朽之勢剪除其黨羽,扶植官員上位,同年十一月,聖命下來,辜沅之父任揚州知府,而其餘重要職位,皆與覃九寒原先設想相差無幾。
江南一事,帶給他的,除了官名赫赫於朝野,更多的,是實權。
亂世出英雄,此話從來不假,江南乃是寶地,亦是一塊人人都想咬上一口的肥肉,此時乃是混亂之際,覃九寒自然不會相讓。
結果也很明顯,他借的是太子的勢,是陛下的勢,人人都以為他是孤臣,為了梁帝一個命令,便敢一人獨挑整個江南官場。連派他來的梁帝也深信不疑。
然而,只有他自己知道,他不是為了誰獨挑江南官場,他只是不怕他們罷了。
第187章 。。。
清晨的城門口; 不少挑著擔子的商販們正排著隊,等著城門口守城士兵的檢查。
守城衛兵們正有條不紊地讓小商販們挨個通行著,忽然; 守城的將領急匆匆從城樓上下來; 催促著士兵們將旁邊官員專用的通行口開啟。
李飛見狀; 還笑著道,“副統,這又是哪個大人物回來了?我瞧著這些日子,京城裡沒人出城啊?”他說的沒人出城,自然是說京城沒什麼皇親國戚或是大官出城。
將領對下屬還算和氣; 聞言還回了他一句; “大人物不大人物的; 咱們哪裡能知道。等會兒恭敬些; 這位進了城,可是直接往皇宮去的。”
李飛嚇了一跳,一邊吩咐手下的小兵開城門,一邊踮腳看了一眼從遠處緩緩而來的車隊; 納悶道; “瞧著這車隊,還當真看不出來呢。”
將領也不耐煩和他說了; 隨意擺擺手表示; “少說幾句,這越是沒底氣的,越是喜歡大搖大擺。真像這種低調的; 反而最開罪不得。”
李飛也呵呵一笑,“還真是啊!前個兒威勇侯家大公子和三殿下那一出,不就是這樣。誰能想到一個皇子,出行的陣勢還比不上個沒名沒分的侯府公子呢?”
他說的乃是前段日子的一樁笑談,當時威勇侯家大公子衝撞了一輛青布馬車,撞得人家馬伕跌破了頭。威勇侯家的家僕一瞅,這誰啊,一輛青布馬車也敢和他們威勇侯府搶道,當即惡人先告狀,一鞭子抽了過去。
結果,這一鞭子便抽出事來了,正巧把剛下馬車出來看情況的三殿下給抽了個正著。
這威勇侯府家可就倒了大黴了,雖說早些年三殿下還不受寵,但如今多多少少也入了陛下的眼,再說了,哪怕自個兒瞧不上,那也還是兒子,哪裡容得別人這麼一鞭子抽上來呢?
先是威勇侯府家那位進了宮的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