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部分(2 / 4)

小說:權臣嬌娘 作者:賴賴

在石碑上寫下幾位婦人的名字,其他觀望的人全都一窩蜂圍了上來,捧著東西就要往蔡老婆子手裡放。老婆婆笑得合不攏嘴玉腰她們幾個也忙上去幫忙。

眼看著外頭人越來越多,院子裡有些擁擠,覃九寒便攜蓁蓁進了慈幼院的屋子,杜夫人也跟著進了門,笑呵呵道,“盂縣雖窮,但百姓卻都是古道熱腸的人。這回多虧縣令夫人您出主意了!”

蓁蓁被她誇得有些臉紅,不由自主看向半護著她的相公,這主意是她想的沒錯,但她也只是說了個大概,碑文也好、石匠也好,都是相公的手筆。費心費力的是夫君,攬功勞的卻是她,雖說夫妻一體同心,也無需計較什麼,但她也不好意思大大方方就把這讚揚給收下。

杜夫人還當她是年紀小,臉皮薄,被人略誇一誇就要紅臉,便默默閉了嘴,但心裡卻是打定主意要出去好好說道說道。她自己是盂縣土生土長的姑娘,自然是知道盂縣現在的處境有多艱難,好不容易來了個靠譜的縣令,怎麼也要把人哄得對盂縣有些感情。

有了感情,才會真正對盂縣上心。這不上心和上心,差別可就大了。思及這位不苟言笑的縣令對妻子悉心呵護的樣子,杜夫人更是堅定了自己的想法!這縣令大人不好討好拉攏,但對自家夫人可是沒話說。

慈幼院的事一經傳了出去,就有好些商戶尋上門了,都拍著胸脯說,早就想為盂縣出一份力,可惜從前一直不得其法,無處作為,現在這慈幼院有需要,他們做商戶的,自然義不容辭,捐糧贈物的不在話下。

商戶們拍著胸脯保證要捐,官府自然也不會讓他們白捐,長生碑上的名姓越刻越多,雖說不論多少貴賤,只要捐了東西,便能在長生碑上留個名。但同樣是留名,後頭還會添上捐了何物,這些商戶都是有頭有臉的人家,哪肯在這種事上落了下風,都是幾十袋子米糧、幾十匹麻布的捐。

不到半個月的功夫,慈幼院的糧倉就被塞得滿滿的。再有商戶要捐錢贈物,慈幼院便不再收了。錢糧再多,總有用完的一天,金山銀山,也擋不住光出不進。

自從慈幼院不肯收錢物之後,大大小小的商戶們都有錢沒處使了。盂縣窮是窮,但也只是普通老百姓窮,那些敢出盂縣做生意的商戶,手裡頭卻是很充裕。再加上時下的人講究身後名,不少商戶自己捐了不說,還要以家中老人幼子的名義再捐。

正當商戶們琢磨著要不馬車一拉,直接把糧布往慈幼院門口的時候,官府又貼出了一項告示。這回就不是捐錢贈物了。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再多的錢糧,吃光用光就沒了,若是能交給這些孩子一技之長,那才是幫人幫到底。

商戶人家本來就要招學徒,從慈幼院招一兩個,既得了民聲,又有吃苦耐勞的學徒做事,又何樂而不為呢?商戶們本來就從捐贈一事嚐到了甜頭,這一下更是想也懶得想,直接表明態度,這學徒,他們招!

只不過做了學徒,雖說有了一技之長,但到底是入了商籍,日後就不能科舉。但對於這些慈幼院的孩子們來說,科舉是壓根不敢想的事,年長些的都主動提出要去做學徒,說是要賺錢給院裡頭的弟弟妹妹們唸書。

盂縣慈幼院,從短食缺衣到物資豐沛、從嗷嗷待哺到自食其力,不過是一個月的時間。就連盂縣所屬的乾州知府都被驚動了,下令命覃九寒攜妻進乾州,一則褒獎,二則將經驗提供給各縣縣令以運用到各縣。

第90章 。。。

乾州府知府周大人年歲頗大了; 再過幾年就到了致仕的年紀,因此處處與人為善,給人方便; 不肯再得罪人。這回特意將覃九寒詔入府裡; 除了為民之心以外; 更多的是因為覃九寒這位籍籍無名的縣令背後的探花之名。

周大人雖說久居乾州府,但既然能做到一州知府的位置,必然也是在朝中有人的。因此,他心裡多少有些數,這位被派到窮鄉僻壤的窮縣令; 可不是那些沒關係被打發到此處的縣令可比的。旁的人; 那叫做哪裡缺人往哪裡去;而這位覃探花; 卻是擺明了下來歷練一番; 瞭解瞭解民生疾苦,再回京為官。

所以,覃九寒一進來,就發現這位周知府態度極為和善; 半點上峰的架子也無; 就好像是個普通的和藹老人家一般。

兩人寒暄了片刻,周知府便把他的安排說了; “乾州府似盂縣一般的縣並不少; 只是如你這般為國為民的縣令卻少得緊,這一回,你們盂縣慈幼院的事情; 我打算當做一個典型,如能把這法子推廣開來,也算是功勞一件了。”

實話實話,盂縣慈幼院的法子並不是多麼獨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